牡?丹?香?賦
以“唐香盛典”為韻
作者:李新建
朗誦:康保平
?
惟華夏故國,香道綿長。肇始于上古,興盛于隋唐。采日月之菁華,研膏為劑;汲乾坤之甘露,和味是香?;熟窦捞?,設(shè)金鼎以焚燃;民生祈福,籍瓦爐而酹觴2??鬃訂枎?,奉一枝以虔懇4;周公制禮5,供三炷而宣揚(yáng)。至若拜祖先,追前圣;驅(qū)魔障,熏嫁裳。肅青煙以敬遠(yuǎn);襲蘭氣而流芳。
蓋聞香有十德6,馨彌九域八荒;象非四形7,虛寂三諦一境8。通陰陽之變,凈名利之心;憑賢者之思,悟君子之省。是以晨輸蘭露,納清風(fēng)以浸懷;晚佐菊英,邀明月而隨影9。于是偷韓壽10,賜刁存11;義曹公12,效荀令13。焚香伴月,或暢懷以著書14;上殿迎風(fēng),或盈袖而入勝15。
洎乎貞觀治世,何其通途;開元政通,猶乎鼎盛16。承昊蒼而國泰,齋醮沐薰17;被地載而民安,科儀封贈18。是故開香道,設(shè)香官,筑香壇,研香性。取牡丹之氣韻,研索仙方;汲國色之風(fēng)華,開蒙天命19。行香繹繹20,六合兆以殷昌;種德林林21,四域承乎清凈。于是寫經(jīng)造序22,印香篆而留傳23;作賦吟詩,佩錦囊乎長詠。經(jīng)曠世之傳,逢熙朝之幸也!
置廟堂而不榮,居茅舍而不賤??闪幊兀赏ㄓX岸24。虔誠之士,秉香自有天知;仁義之君,捻土亦可如愿25。桃園三拜,結(jié)以金蘭;《香譜》一章26,成兮盛典27。嗟乎!方當(dāng)盛世重來,東風(fēng)又送。傳香引上清28,賦韻達(dá)貞觀29。
??????????????????????????????李新建于戊戌秋月
?
?
?
注釋:(韻依詞林正韻)
?
1、皇祚:帝統(tǒng)、皇位。南朝·陳徐陵《陳武帝即位詔》:“寶業(yè)初建,皇祚維新?!碧啤ぬK鶚《杜陽雜編》卷上:“安祿山僭亂中原,是卿再安皇祚?!?2、酹觴:酹酒之杯;亦指酹酒?!逗鬂h書·公孫瓚傳》:“瓚具豚酒於北芒上,祭辭先人,酹觴祝曰:‘昔為人子,今為人臣’?!?3、孔子問師,即孔子問禮,春秋時,孔子曾問禮于老聃。
4、虔懇:誠懇祈求。
5周公制禮:即在周公主持下,對以往的宗法傳統(tǒng)習(xí)慣進(jìn)行補(bǔ)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維護(hù)宗法等級制度為中心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相應(yīng)的典章制度、禮節(jié)儀式。
6、香有十德:北宋·黃庭堅(jiān)總結(jié)香有十德,至今在日本香道界被奉為圭臬。十德分別為:感格鬼神,清凈身心,能拂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閑,多而不厭,寡而不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
7、象非四形:指香非木、非火、非煙、非氣。
8、三諦一境:即一境三諦,天臺實(shí)相論中之重要思想。謂任何現(xiàn)象,皆是空、假、中三諦相印。謂法由因緣所生故無自性,所以稱空。一切由因緣所生而有法,所以稱假。即空即假,所以稱中。諦,即意義或道理;一境,即一種境界。《景德傳燈錄·南岳懷讓禪師》:“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理常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
9、晨輸蘭露,晚佐菊英:出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0、偷韓壽:典出《韓壽偷香》:“晉賈充女午悅韓壽,其婢為致意,韓乃逾墻與之私會。午偷武帝賜充異香贈韓。此香著體,數(shù)月不散,終被充發(fā)覺,遂以午嫁韓。后以“韓壽偷香”謂女子愛悅男子,或以喻男女暗中通情?!?11、賜刁存:東漢恒帝時,有一位名叫刁存的侍中,年紀(jì)大而有口臭,上朝面奏時皇帝就難以忍受。一天,漢恒帝賜給刁存一個狀如釘子的東西,命他含到嘴里。刁存不知何物, 惶恐中只好遵命,入口后覺得味辛刺口,便以為是皇帝賜死的毒藥。他沒敢立即咽下,退朝后便急忙回家與家人訣別。恰好有人來訪,感覺此事有些蹊蹺,便讓刁存 把"毒藥"吐出來看看。刁存吐出后,卻聞到一股濃郁的香氣。朋友認(rèn)出這是一枚上等的雞舌香,是皇上的特別恩賜。虛驚一場,遂成笑談。
12、義曹公:指曹操與諸葛亮的贈香還茶佳話,香作為雅物、作為高級的饋贈禮品,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學(xué)典籍中已多有提起,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贈香已形成一種風(fēng)氣,各國朝貢,朋友酬答,文人述志、戀人定情亦以香為媒。操得上好的大食國雞舌香五斤,心想 “如此好香,惟大雅之人方可受之”,他想到了心中仰慕的孔明先生。于是修書一封寫道“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笨酌魇盏胶蟪了剂季米匝缘溃好系掠魑覒?yīng)“明德惟馨。少造殺戮也?!彼煨迺环庠唬毫帘灸详柹矫?,能借馨育德,可與公共勉矣,復(fù)奉武夷千年高山巖茶以解勞頓。留下一段贈香還茶佳話。
13、效荀令:典出《荀令留香》,荀令指三國時期曹操的美男謀士荀彧,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酷愛熏香,荀令君到別人家里,坐過的席子好幾天都有香味,時人爭相仿效。唐·李頎《寄綦毋三》詩:“顧眄一過丞相府,風(fēng)流三接令公?!?14、焚香伴月:指徐鉉制伴月香的故事,徐鉉是北宋初年的文學(xué)家和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制香方家。明代周嘉胄《香乘》記載:“徐鉉每遇月夜,露坐中庭,但爇佳香一炷,其所親私,別號‘伴月香’。”月色清明的夜晚,徐鉉在院子里靜坐,身旁焚一炷自己配制的香,以此伴月修心,暢懷讀書,名“伴月香”。
15、或盈袖而入勝:北宋名臣梅詢,喜歡熏香,每次上班前都要先焚上一爐好香,把官司服罩在爐上熏透,為防香氣散失,穿衣后還要捏起袖口方才出門,至公務(wù)處坐定,撒開兩袖,滿堂皆香,引人入勝。
16、洎乎貞觀治世,何其通途;開元政通,猶乎鼎盛:指武則天“上承貞觀盛世,下啟開元之治”,定洛陽為神都,創(chuàng)大唐鼎盛時代。
17、齋醮沐薰:齋醮:道教儀式;沐熏:沐浴熏香,表示虔敬。
18、科儀封贈:科儀:指道教道場法事;封贈:皇帝賜予官員父母、祖先與妻室以爵位名號,生者稱封,逝者稱贈。
19、開蒙天命:開蒙:使人們擺脫愚昧;天命:上天的旨意,天賦,本句意為:充分利用和開發(fā)牡丹賦予人類的精華,為人類擺脫愚昧而服務(wù)。
20、行香:古代禮佛的一種儀式,始于南北朝,最初為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后則齋主持香爐巡行并行道場,或儀導(dǎo)以出街。
21、種德:布德、恩德于人類。
22、寫經(jīng)造序:指武則天大興佛教,對佛經(jīng)的翻譯特別重視,大力支持譯經(jīng)事業(yè)并親自參與其中。為自己已逝的父母寫經(jīng),為《華嚴(yán)經(jīng)》等寫序。
23、香篆:香名,形似篆文,亦指焚香時所起的煙縷。
24、覺岸:佛教語,由迷惘到覺悟的境界。
25、捻土:指念土為香,意思是來不及備香而捻土為香,以此表示虔誠。
26、香譜:指北宋時期的洪芻所著的《香譜》,為現(xiàn)存最早、保存較完整的香藥、譜錄類著作,其中對于歷代用香史料、香品、用香方法及各種合香配 方,都廣而收之。并將用香事項(xiàng)分為: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四大類別,為后世各家香譜所依循。
27、盛典:重大的典章制度,亦指盛大的典禮。
28、傳香引上清:傳香:行香(注釋18);上清:上天、天宮。
29、賦韻達(dá)貞觀:貞觀: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唐·李華《含元殿賦》:“王臨於朝,天地貞觀?!贝司湟鉃橐再x文形式恢宏正道。
【作者簡介】李新建,網(wǎng)名白丁,洛陽理工學(xué)院客座教授,洛陽辭賦研究院常務(wù)副院長、洛陽詩詞學(xué)會常務(wù)副會長,中國辭賦學(xu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xué)會會員、中國青年詩賦家協(xié)會顧問。上交所獨(dú)立董事、會計(jì)師、仲裁員、職業(yè)經(jīng)理人。詩賦作品散見于各種報(bào)刊、雜志及網(wǎng)絡(luò)并于省內(nèi)外景區(qū)、企事業(yè)單位、大中專院校勒石銘碑。
【朗誦者簡介】康保平,?出生于荊楚,從軍于魯豫,浸潤于河洛。曾長期擔(dān)任中央電視臺軍事記者、河南衛(wèi)視《中原國防》欄目編導(dǎo),獲全軍電視新聞評比長消息類一、二等獎;參加過中俄聯(lián)合演習(xí)、長江抗洪、汶川抗震等重大行動,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愛好文學(xué),編著有文學(xué)作品集《寄居的歌者》、《肩頭,跳躍一簇火紅》。喜歡攝影,曾獲“佳能杯”全軍攝影比賽三等獎;鐘情朗誦表演,獲2017中國語文朗讀評選全國總決賽一等獎、2017“和兌之吉”年度朗誦總決賽年度冠軍一等獎。追夢路上, 塑造魅力人聲,行吟詩歌天地,傳播語言藝術(shù)?,F(xiàn)任洛陽詩歌朗誦學(xué)會副會長,洛陽詩歌朗誦藝術(shù)團(tuán)秘書長,洛陽湖北商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