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應當配好文!
《人間四月茶》
——品飲東奇2020荒野銀針感悟
趙春雨
東奇的翁賢弟知道我愛好茶,喝好茶。每年春天總會拿幾款心怡的好茶與我分享,從而養(yǎng)成了不喝賢弟的茶,感知不到春已來,花已開。就如清晨不來一口茶,感覺未有醒來一樣。
好茶么,如好書,喜歡的人總變著法的想給它寫序。這款2020荒野銀針用我顫抖的雙手泡完,正值江南四月天,煙雨霏霏,小橋流水、白墻黛瓦被雨絲點綴的美倫絕幻。正如開年的時候那位讀研究生的姑娘所說:“2020讀起來就已經很有愛了?!辈?,已飲的我心被暖化。
古人有句話:“好書一本勝雜書萬卷。”不知諸位如何理解。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我總把它理解為,愛好、喜歡的一本書,勝閱五千華章。
浮生三愛:一愛茶,二愛宋詞,三愛海棠花,尤愛福鼎的白茶。壽眉如四書五經,“難讀”的外表,內心豐盈,意味受用身心;白牡丹如宋詞,高雅華麗,品之又品,愛不釋手;白毫銀針如散文,詞句驚心,可謂班香宋艷。
打開荒野銀針的盒蓋,被驚艷到了,今年賢弟的包裝可是別出心裁,更彰顯出此茶的稀缺。黃銅蛋裹銀白毫。黃銅配銀白,猶如銀勾落金秋的美感。蛋狀型包裝恐怕還有一個寓意,茶、是生命,這是對大自然饋贈的敬重。
生活要有儀式感,泡好茶當然也需要儀式感,特意取我的梅花雪飄盞做茶側。那樣會呈現出:魚葉翡翠銀白花,梅嫣羞澀玉塵頰。活脫脫的遇見美人兒了,茶在蘇東坡眼中就是美人兒“從來佳茗似佳人”。再者雪花、梅、茶,碰了面還有一種意境,宋朝的衛(wèi)宗武有一首詩:
《為僧賦梅庭》
奇絕生春五出花,僧居著此境尤嘉。
一方寒月浸清影,幾度春風生素華。
何必江頭千樹暗,未如屋角數枝斜。
翻經覓句無塵事,坐對尤宜雪煮茶。
看著盞中的茶翡翠裹羊脂玉,思緒穿千年到大宋的冬季,雪花滿天,梅樹下小火爐雪煮茶,何等的人生之美感,再吟一句:“白茶清歡無別事,煮好歲月待故人?!辈杞o我的境界讓我斗膽狂言“我待前朝也待今朝”
頭泡入水,水溫八十度,不舍的滾水淪泡,雖然可以泡出茶的鮮爽,但是我喜歡它獨有的清香,所以降低水溫,八十度醒香。銀針在水中,葉在下,針在上,“一枝梨花春帶雨”蓋碗底部的梅花突然間貌似在羞澀,玩味的一笑“一枝梨花壓海棠”。
端起蓋碗放在鼻端,聞之,奇香四溢,瞬間感覺寵柳嬌花,春天!你終于來了。百花香味中,淡淡幽幽的蜂蜜甜和甘蔗甜香高出一籌,絲絲沁甜,耐人尋味。雖然蘇州城不產甘蔗,但是這一碗茶引我到了南方,這種感覺怎么形容呢?張旭的《山中留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茶湯入琉璃公道杯,猶如瓊漿玉液,杏白滑稠,米湯之感覺,如果說是陳年老酒,那肯定是掛杯之感。最后一滴落入湯面,泛起茶花,玲瓏剔透如繡球花切了半朵,歡怒著春天。
小口啜飲,春天在口腔游曳,望著窗外的雨絲,趣味橫生,我的口中含了一個晴朗的姑蘇天。茶湯推之喉部,讓其緩緩滑入腹中。湯汁的飽滿感,如同手掌觸摸著綾羅綢緞。甘蔗甜伴著大山深處的蜜香味,由內而外徐徐散發(fā),可謂軟玉溫香,茶么,美人兒。如果非要我在深層次描寫一下感覺……不好意思的笑著說:“她在沐浴,吹氣勝蘭?!?
好茶喚詩意,湯艷醒靈感。望著杯中杏白湯,砸著嘴巴的味道,這是何等靈魂的人啊,能把茶精準的制作成有花晨月夕的感覺。讓我這五尺漢子都愿意吟誦:“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先圣老子的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每位茶人對茶味,茶的靈魂理解不同。再看碗中梅,梅中茶,杯中湯。想起《殺破狼》中的名句:
“關口有幾株杏樹,為戰(zhàn)火牽累,樹干已然焦灰大半,蟲蟻不生。本以為早已死絕,一日巡營歸來,竟見枯木逢春。槁灰中又生花苞,一夜綻開,可憐可愛。行伍之人煞風景者不計其數,講甚么惜花愛花也是對牛彈琴。
不如先下手為強,先下一枝與你玩去,愿來年早春能剪侯府幾枝春梅?!?
我也想為我和它造感想:
四月撥動三月最后的琴弦,情在怡蕩
茶在春光中蓋碗里,含羞不語
傳遞來的是桃花最嬌艷的模樣
我脫去冬的棉衣,換上清爽的春裝
把嬌媚的一芽茶,放在了心案淑儀安詳
眷戀春的夜,留戀春的光
小橋的流水,涓涓歡暢,唱春夜喜愛的雨
唱春夜粉墻黛瓦中飲茶的郎
江南啊~你美的、不敢讓人老去容顏
不敢言語,恐驚天上人收去樂章
是否也想見見江南春的模樣?
玉蘭綻放出七里山塘的神色
平江府婉約的如一株秋海棠
虎丘水緩緩入碗,歲月的此時,剎那生香
通過我的眼睛,尋覓愛意會落在人生哪處地方
請不要流淚,請不要悲傷
我有了你的滋味,你有了江南的足記
你我共同觸摸了人間天堂
把情留給小橋,把意留給粉墻
今夜我們靈魂相惜,互相擺渡余生里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