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雍仲
作者:李城 (選自《穿越阿尼瑪卿》)
一座造型奇特的古老城池。它不是常見的四方四角古城,而是由勻稱的八個角組成空心“十”字幾何圖形,今人謂之八角城。全長4公里多的城垣保存完整,城內(nèi)20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如今除了數(shù)十戶居民的房舍場院之外,還有種著青稞、油菜的大片田地。
這座位于夏河縣甘加草原白石崖山麓的古城,現(xiàn)存城墻最完整處底厚14米多,頂厚5米多,最高13.5米,一條名為央拉的小河從北引入,穿城而過,南門之外亦有一河名為央曲,似為護城河。在只有弓弩矛戈的冷兵器時代,這樣的設(shè)施也許使該城固若金湯了。
在藏文典籍中,卡爾雍仲的意思是字城,似乎與佛教中的“卍”字符號有關(guān)。其實這座古城出現(xiàn)的年代也許更早。八角城城墻下層夯土層中多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出現(xiàn),加之城外西北側(cè)還有漢墓群和出土的王莽時代貨幣,因而原甘南州博物館館長、考古專家李振翼先生推斷八角城建于漢代。但在如此邊遠之地為何建城,為何建成如此怪異形狀,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八角城附近的白石崖寺,是一座由女活佛任寺主的藏傳佛教寺院,至今已傳承六世。女活佛謂之光日倉,原意是“守石山的人”,當(dāng)?shù)厝罕妼ζ錁O為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