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17時34分,
家鄉(xiāng)內(nèi)蒙古,
阿拉善盟額吉納旗,
沙塵暴又襲來。
38年前,
我拍攝紀錄片〈絲綢之路〉,
走過中國八大沙漠,
多次遭遇過沙塵暴,
當年耳旁仿佛聽到,
東晉高僧法晉的吶喊:
“上無飛鳥,
下無走獸,
遍望極目,
欲求度處,
則莫知所擬,
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
這大型史詩性節(jié)目,
觀眾也許并不記得。
17年前,
鳳凰沿三北防護林,
拍攝紀錄片〈穿越風沙線〉,
由黑龍江賓縣,
到帕米爾烏茲別里山口,
又一次走進中國八大沙漠,
我們在風沙跋涉中,
替地球呼號,
替大地呻吟。
為家園減少風沙化,
用過美麗凄楚的文字,
用過動人心弦的畫面,
這大型生態(tài)類節(jié)目,
也許已經(jīng)被觀眾遺忘。
我們并不氣餒,
我們還在努力。
一年前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
選擇中國八大沙漠之一,
阿拉善的烏蘭布和,
在大黃河拐灣處的20畝地,
和科學家試驗沙漠改土,
悄悄的取得了點小成果。
今年4月23日,
站在風沙里,
我們吹起了沖鋒號,
改造了一萬畝鳳凰試驗田。
由春到秋剛剛四個月,
腳下的黃沙已經(jīng)大變樣,
種植的:
牧草、藥材、雜糧、瓜菜,
迎來了豐收在望。
我們也許正在接近,
一項改造家園風沙化的,
顛覆性科研成果。
我們也許能夠描繪,
比電視節(jié)目更有價值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