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
作者:李大偉
編輯:錢衛(wèi)
過去,丈人考察女婿,最精準的方法是看他周邊朋友,物以類聚。
今天,老板考察員工,最佳的途徑是看他的微信群,人以群分。
入群好比入病房,倘若進的是肝炎病房,不可不慎。
我有個生意人群,其中有一老江湖,拍拍胸脯,自豪自炫:“兄弟今年虛歲七張分啦?!边@是立弄堂口辰光的口吻。分:一張十元面值的人民幣。此切口出典于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面值最高十元,雪青顏色,號稱“青幣”,一折二,塞在的確良襯衫上衣口袋,服服帖帖,隱隱約約,不顯山露水,十分低調(diào),上海話:這就叫老茄!七張分就是七十歲。這個群的生意人,不談養(yǎng)生,不談偏方,不談下一代,只談新生事物,談以色列的全民創(chuàng)新,談印度的服務經(jīng)濟,談中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進步,談可燃冰,談機器人。天天在學習,唯恐被遺棄。謙虛使人進步,學習使人年輕。這個群里的“群”眾,不少六十以上,個個目光炯炯,精神煥發(fā),秘方就是學習。學習是最好的青春寶。這個群,不是病房,是健身房,永遠朝氣蓬勃。
微信里,曬旅游、曬美食、曬幸福,一曬就是一連串,就像年輕媽媽曬尿布,一曬一竹竿。照片往往滿足于淺層次的,在這樣的群呆久了,你會變得淺薄、變得慵懶、變得虛榮。
我即將奔六啦,往往被拖入老人群里,特征:養(yǎng)生多,偏方多,而且都是附帶恐嚇的偏方,前后矛盾的偏方。待在這樣的群里,等于陷入十面埋伏,草木皆兵,終日疑神疑鬼,膽戰(zhàn)心驚,嚇出神經(jīng)病。仿佛生活不是為開心,而是為防病,待久了,神經(jīng)兮兮。這些群還有個欄目專門轉載“看穿”人生的段子。什么叫看穿?一句話:“對自己好一些,對小輩提防些?!币宰运綖殚T檻,以門檻為世故,以世故為聰明,以聰明為高明,充滿了老謀深算的陰暗:防病防盜防子孫。這樣的群里呆久了,好比進了等待換腎換肝的病房,滿屋充滿著末世的絕望情緒,雖不傳染,卻被感染。
還有一類群,天天講西方高福利,希望中國也像希臘一樣,休假日多于工作日,仿佛生活在瓊瑤小說里,只有戀愛,沒有生活;好比生活在《紅樓夢》里,只有享受,不見勞動;好比生活在海子的詩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只有隨心所欲,沒有瑣事纏繞。那么誰來養(yǎng)活我們呢?那是詩,是夢,是糖精片,不是現(xiàn)實,不是生活。一百多年來,歐洲政客不斷允諾更好的福利以獲取選票,現(xiàn)在高福利已成為競爭累贅,而歐洲的衰落正是源于高福利。什么叫高福利?坐享其成。這樣“理念先進”的群不敢入,呆久了,就會變懶。從消費者墮落為剝削者,成為“搪瓷七廠”廠長——蕩在家里、住在家里、吃在家里(滬語:搪與蕩、瓷與住、七與吃,互為諧音)?!靶兿鳌保罕热鐡尲t包;“大剝削”:吃社保;再不夠,“窮剝削”——轉移支付、展期支付,下一代為上一代托底還債。這不是墮落是什么?這樣的群,就是懶人群,連常識推理都沒有。
群,是個大染缸,所謂“一票貨色”,就是出自大染缸的一批貨,趨同性極大,跟著大仙會跳繩。選什么群,決定你什么視野,甚至價值觀。
群的最大特征:物以類聚。它會裹挾你,讓你“常在河邊走”;最大的風險:“哪能不濕鞋。”
過去:“男人入錯行,女人嫁錯郎”;現(xiàn)代人入錯群,好比小孩軋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