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術家的小故事 No.3 不想當工程師的演奏師不是好畫家——達芬奇
文字/聲音:沫沫老師
我相信每一個小朋友都對達芬奇這個名字不陌生,我們知道他畫過《最后的晚餐》還有《蒙娜麗莎》,然而這個今天在我們看來天賦異稟的畫家,卻并沒有希望自己以畫家的名義名揚天下。
達芬奇所生活的那個佛羅倫薩,確實富饒而自由,那里孕育了大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但與此同時,當時的意大利并不太平,戰(zhàn)亂不斷。對于軍事和防御工事極其感興趣的達芬奇設計了許多當時人們想都沒想過的武器和防御裝置,這些設計我們時至今日還能從他留存下來的手稿中一探究竟。
令人遺憾的是,達芬奇雖然有著旁人不可及的奇思妙想,而且他各個學科的知識也都極其豐富,但達·芬奇的發(fā)明大多是超前的,在當時,只有少數設計能被建造出來,多數設計是不可實現的。時至今日我們的科技、科學都在不斷地發(fā)展進步,但是我們依舊沒有放棄達芬奇的設計,還在努力的實現它們。今天就跟小朋友們分享一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子,
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有一座大橋,叫做加拉塔大橋,這座橋橫跨了金角灣。這座大橋的身世非常坎坷。
早在1502年達芬奇就為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者巴耶濟德二世設計了一個長達240米的橋梁草圖,達芬奇設計的這座大橋就是要橫跨金角灣,然而這位統(tǒng)治者看完這個設計草圖之后認為,根本沒有辦法建設嘛!不可能的嘛!就擱置一邊了。
時間一晃過了500年……在2001年的時候,挪威藝術家韋比約恩·桑德基于達芬奇的這個設計基礎,做了改良和縮小,這位500年前的天才的設計終于在挪威落成,只是尺寸上還并不能橫跨金角灣。桑德自豪地稱:“5個世紀前,人們認為這座橋不可能建起來,但我們把它建起來了。我們成功地證明了達芬奇設計該橋的原理是可行的?!敝钡?005年,土耳其政府終于決定在金角灣實地建設這座大橋,2009年正式落成~
可見達芬奇在許多才華在當年并沒有被發(fā)現或者重視,但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達芬奇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一個畫家。
這樣想的不只是我,也包括達芬奇他自己。1482年他給米蘭公爵寫信,毛遂自薦: 軍事工程師、防御工事設計者、防御和攻擊性武器發(fā)明者、渠道建造者、節(jié)慶裝飾者、作曲家、雕刻家、青銅鑄工……最后幾乎是補記了一個——畫家。
在今天節(jié)目的最后,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曾經有沒有過特別大膽的暢想,或者你自己的小設計?如果有的話請在評論區(qū)留言分享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