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詩人海子及海子詩歌《九月》賞析
中國的詩歌,有兩個黃金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唐朝,古詩,格律詩,絕句,都開發(fā)到了極致,統(tǒng)稱為唐詩。還有一個時代是20世紀80年代,現(xiàn)代詩被開發(fā)到了巔峰。唐詩里,大眾最熟悉的是李白,杜甫?,F(xiàn)代詩里,大眾最熟悉的是海子,顧城。
海子,是20世紀80年代詩界的一個傳奇。他單槍匹馬馳騁在文藝黃金時代,將現(xiàn)代詩里的“朦朧詩派”一脈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打響了現(xiàn)代詩的崛起之戰(zhàn),卻將生前身后名視若浮云,孑然離去。
現(xiàn)代詩的輝煌,只持續(xù)很短的時間,90年代后便呈式微之勢。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生于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海子曾經(jīng)去青海、內(nèi)蒙古、西藏等地旅游,當(dāng)?shù)啬撩癜衙利惖暮捶Q為“海子”。高原上的人說那些湖是上天賜予人間的湖,湖水的明凈和美麗令人震撼?!昂W印保仁歉咴鲜嵉暮?,而且又有“大海之子”的寓意,因此,詩人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筆名:“海子”。天賦異稟,15歲時就考入北京大學(xué)法律系,18歲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guān)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很多人將海子的逝去視為現(xiàn)代詩黃金時代的句號。他死后,詩歌的江湖便流傳開這樣一句悼語:海子之后,再無詩人。
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圣潔的心。他被稱為“北大三詩人”,(海子,駱一禾,西川)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90年代新文學(xué)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xué)與生命極限的詩人。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chuàng)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jié)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
很多人初識海子,是得益于中學(xué)語文教材上的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現(xiàn)代詩里流傳得最廣的一句,如同李白的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漢語地界里,世人皆耳熟能詳?shù)慕鹁洹5聦嵣?,對于任何一個詩人而言,他最火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他最好的作品。
正如《靜夜思》絕不是李白寫得最好的唐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絕不是海子寫得最好的現(xiàn)代詩。語文教材選海子的詩,偏愛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并不意味這首詩是他的代表作,而單純只是因為這首最適合當(dāng)教材而已。
以海子的所有作品而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充其量不過是他的中等水平。只不過熱度排行第一。于是有人問,那他最好的詩,又是哪首?
依我看,應(yīng)該是《九月》。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fēng)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高懸草原,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只身打馬過草原
《九月》是海子寫于一九八六年的一首詩歌,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海子已經(jīng)從北京大學(xué)畢業(yè)到中國政法大學(xué)任教近三個年頭。這首詩以充滿神秘色彩、閃爍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獨具特色的語言構(gòu)造,對所述事物進行了詩性的言說與燭照。
這位出生在安徽的詩人,特別喜愛馬,同時他熱愛廣袤的草原,在這首詩中,海子將他的熱愛書寫的淋漓盡致。海子用神秘的氛圍開啟他的這首詩,眾神死亡的草原與野花一片,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死亡與綻放相互詮釋。
而第二句,遠在遠方的風(fēng)比遠方更遠,完美地詮釋了什么才是詩的語言。而遠方的風(fēng),在沒有到來之前,比我們目之所及的遠方還要更遠。茍且的是當(dāng)下,而慰籍的是遠方。
而接下來的兩句,海子徹底走進了自己的世界。琴聲嗚咽,直接把情緒表達,在對琴聲進行人格化的時候,海子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而嗚咽也在訴說著海子內(nèi)心的悲傷。
對于草原,我們把夢想與自由的標(biāo)簽強行打在了它的身上,逃離茍且,我們選擇向往草原,但是草原在經(jīng)歷茍且之后,我們的遠方是否也該歸還草原?
木頭與馬尾在海子的筆下形成了完美的聯(lián)系,結(jié)合上文中的琴聲,木頭與馬尾的聯(lián)系答案只有馬頭琴。
而首段結(jié)尾再次重復(fù)了琴聲嗚咽,淚水全無,詩人將人格化的比喻進行了具象化的展示,馬頭琴悲傷悠遠,正好迎合了琴聲嗚咽。
第二段,海子進一步闡述了第一段詩歌的意義,遠方只有死后才會有野花一片,而明月高懸的草原下,穿越千年的歲月,眾神已經(jīng)死亡,野花卻在遍地綻放,時空的交錯中,海子完成了從神秘向情緒的轉(zhuǎn)變,而第三次重復(fù)的詩句,也將整首詩的情緒推向了高潮。
而詩的最后一句,則是海子的神來之筆,只身打馬過草原 ,寫盡了人生的意義,縱使英雄一生,不過是孤獨老去,而詩人的世界,更多的是被孤獨填滿。
全詩通過”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重復(fù)吟詠,達到了詩歌結(jié)構(gòu)、情感的一致性、整體性,強化了詩人的情感,給人一種深沉悠遠的悲鳴久久回蕩。
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煉的,我無意更多解說詩歌,相信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愿我的解讀也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詩人和理解詩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