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美?? 2022?? 09? 19
誦讀《孟子》第27天
公孫丑章句上
凡九章
??
【原文】
?? 3.2.2??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
?????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氣。’不得于心,勿求于氣,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浮)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 “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氣’者,何也?”
???????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決jué]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 “敢問夫子/惡[污wū]乎長[常cháng]?”
??????? 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色)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nei3)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習)/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切qiè]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亞y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于)/助苗/長矣?!渥?趨而往視之,苗/則槁(鎬)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亞)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釋義】
????? 公孫丑說:“請問先生的不動心與告子的不動心,可以說來聽聽嗎?”
???? 孟子說:“告子曾經(jīng)講過:‘假若不能在言語/上得到勝利,便/不必/求助于思想;假若不能在思想上得到勝利,便不必/求助于/意氣’。不能在思想上得到勝利,便不去/求助于意氣,是對的;不能在言語上得到勝利,便不去/求助于思想,是不對的。因為思想意志/是意氣感情的主帥,意氣感情是充滿體內(nèi)的力量,思想意志到了哪里,意氣感情/也就在/哪里表現(xiàn)出來,所以我說:‘要堅定自己的思想意志,也不要濫用自己的意氣/感情?!????? 公孫丑說:“既然說:‘思想意志到了哪里,意氣感情也就/在哪里/表現(xiàn)出來,但是您又說:‘既要堅定自己的思想意志,同時又不要濫用/自己的意氣感情,這是什么道理呢?”
????? 孟子說:“他們之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思想意志若/專注于某一方面,意氣感情自必/為之轉(zhuǎn)移,意氣感情假若也/專注于某一方面,也一定會影響到思想意志,不能不為之/動蕩。譬如/跌倒和奔跑,這只是體氣/上專注于某一方面的作用,然而也不能/不影響到思想,造成心的浮動。”
????? 公孫丑又問:“請問先生擅長什么呢?”
????? 孟子說:“我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語,也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
???? 公孫丑說:“請問什么叫/浩然之氣?”
????? 孟子說:“這很難說明白,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yǎng)它,一點不加傷害,那就會/充滿于/天地之間,無所不在。這種氣,要與義和道相配合,缺乏它,就沒有力量。它是由/正義的/長期積累所產(chǎn)生,不是偶然的/正義行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種氣/就會疲軟,所以我說/告子/不曾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之物,一定要培養(yǎng)它,但/不要有/特定的目的,時時刻刻記住它,但是也不能違背/規(guī)律助它生長,千萬不要象/宋國人那樣,宋國有個人擔心他的禾苗長不快,而把禾苗拔高,回家告訴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膬鹤?趕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不/拔苗/助長/的人太少了。以為沒有什么益處/而放棄的人,就是不鋤草的懶漢;違背規(guī)律/幫助禾苗快速成長的人,就是拔苗助長的人;這種助長行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傷害事情的發(fā)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