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美 ? 2022?? 11? 28
誦讀《孟子》第36天
公孫丑章句上
凡九章
【原文】
?? 3.9、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于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巢)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惡(務(wù)餓)惡之心,思/與鄉(xiāng)人立,其冠(關(guān))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美m(xù)ěi]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謝)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進(jìn)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義)/而不怨,厄(餓)窮/而不憫。故曰:‘爾為爾,我為我,雖/袒(毯吸)裼[xī]裸裎[成chéng]于我側(cè),爾焉能/浼(美)我哉?’ 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愛(ài)),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 【釋義】
???? 3.9、孟子說(shuō):“伯夷,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朋友不交往,不在惡人的朝廷里做事,不與惡人談話;如果在惡人的朝廷里做事,和惡人交談,就好象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坐在污泥和炭灰之上。推想他/厭惡/惡人的心理,想象他與鄉(xiāng)下人站在一起,那人衣冠不整,他就會(huì)憤然離開(kāi),好象他會(huì)被玷污一樣。因此,雖然有諸侯國(guó)君/用好的言辭來(lái)/聘請(qǐng)他,他卻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是因?yàn)樗恍加?接近這些人。
???? “柳下惠并不以/侍奉壞的君主為恥辱,不會(huì)因官職小/而覺(jué)得卑賤;他不隱藏自己的才干,按自己的主張行事;被冷落遺忘/也不怨恨,處于困境也不憂愁。所以他說(shuō):‘你是你,我是我,即使有人赤身**/站在我身邊,又怎能迷惑/玷污我呢?’ 所以無(wú)論什么人,他都高興地/同他一道,并且不會(huì)失去理智,拉著他讓他留下來(lái)他也留下。他留下的原因,是因?yàn)樗?沒(méi)有必要離開(kāi)。”
?????? 孟子又說(shuō):“伯夷這個(gè)人狹隘(愛(ài)),柳下惠有失莊嚴(yán)。狹隘和有失莊嚴(yán),都是君子不該做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