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不同的三只山羊,名字都叫嘎啦嘎啦。一天,他們要到山坡上吃草,但路上必須經(jīng)過一座橋,橋底下住著可怕的山怪。小的嘎啦嘎啦首先走上了橋,驚醒了山怪。山怪要吃他,可是小山羊說:“一會兒第二只山羊嘎啦嘎啦就來了,他比我大多啦。”結(jié)果山怪放他走了。第二只山羊嘎啦嘎啦也一樣逃出了山怪的魔掌。第三只嘎啦嘎啦卻勇猛地沖過去征服山怪。然后三只山羊到山坡上美美地吃起草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種在民間故事中常見的3次重復(fù),卻帶給小讀者3次驚險的體驗。有三只都叫“嘎啦嘎啦”的山羊,想到山里的草原吃胖一點。但是,山谷間有一座橋,橋下住著一只可怕的大妖怪。……“小山羊”和“中山羊”都說:再過不久,有一只更胖的山羊會來。于是,大妖怪便放走了牠們。后“大山羊”來了,他以強(qiáng)悍無比的氣勢,將大妖怪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和另外兩只山羊,在草原上吃得飽飽的,到現(xiàn)在,都還胖得走不回去呢!這是一則挪威的口傳童話。它的語言,簡潔而有力,繪圖則獨具氣魄和震撼效果。在歷經(jīng)鮮明的戲劇張力之后,歡樂的結(jié)尾,使孩子們和“嘎啦嘎啦”一樣,感到滿足極了!
作者是P.C.阿斯別約恩森(Peter Christen Asbjфrnsen;1812-1885)和J.E.姆厄(Jergen Moe;1813-1882) 19世紀(jì)中葉,受到格林童話的影響,開始搜集和整理挪威民間故事。雖不是作家,但他們稱自己是挪威民間故事的“編輯者和復(fù)述者”,將挪威口傳文藝的本來面貌忠實地記錄下來,發(fā)表過《挪威民間故事集》等一批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