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感謝閱讀橄欖古典音樂。
今天我們?yōu)槟銈冎v述的是,歌劇《帕西法爾》的故事。
在網(wǎng)站“歌劇101”的統(tǒng)計中,演出耗時最長的歌劇前五名依次是《紐倫堡的名歌手》、《諸神的黃昏》、《沙灘上的愛因斯坦》、《齊格弗里德》、《帕西法爾》。除了《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是當代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作品外,其余全是瓦格納的作品。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歌劇大師徹底改變了歌劇的樣貌,這在他的最后一部歌劇《帕西法爾》中可以得到一一的認證。
三幕歌劇《帕西法爾》于1882年7月26日在拜羅伊特首次公演,該劇的藍本是13世紀作家沃夫?qū)?馮?艾森巴赫創(chuàng)作的長篇史詩“Parzival”,主角是12世紀亞瑟王的騎士帕西法爾,故事則是關(guān)于圣杯的尋找。1854年,瓦格納讀到艾森巴赫的長詩,幾乎同一時期,他接觸到了叔本華的作品,并產(chǎn)生了對東方哲學尤其是佛教的興趣。1857年他開始醞釀這部三幕歌劇,但是直到25年后才脫稿。在《帕西法爾》漫長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題的探索衍變?yōu)楦鞣N形態(tài),自我放逐、生死輪回、悲憫等等,一一呈現(xiàn)于歌劇中。瓦格納將名字改為 “Parsifal”也有緣由:這個詞來自阿拉伯詞組“Fal Parsi”(純潔的愚者)的變體,涵義正合“帕西法爾”在劇中的身份。
這部歌劇對演唱者、樂隊、導演和觀眾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全劇演出時長近5小時,對同時要兼表演的歌者來說壓力十分大,而且瓦格納式歌手要挑戰(zhàn)樂隊的聲音,使得表演難上加難。瓦格納在作曲時使用了大量的半音音階,對樂手的表演也是一種挑戰(zhàn)。同時如何將抽象的劇情具體化為實在的舞臺布景,對導演和設計來說是一項難題。另外對觀眾來說,欣賞《帕西法爾》是件體力活,正如瓦格納本人說的:“若沒有帶上足夠的熱情來,你們還是就在原地待著吧。”
因此,《帕西法爾》的演出難度之高使得他在瓦格納歌劇中并不常上演,而一旦上演必定是當?shù)氐奈幕⑹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