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假期里,你有好好休息嗎?你覺得休息好了嗎?
滑雪、露營、釣魚、劇本殺、老爸茶……近些年來,社交圈里各種新潮的休閑娛樂方式反復刷新著我們對“玩”的想象,可是玩法的花樣翻新卻好像讓“玩”變得越來越難了,我們依然總是覺得自己沒有玩好,覺得自己“閑不下來”。為什么我們總是想躺平而躺不平,想要休息而無法停下來?為什么我們在休息的時候總是感到罪惡?休閑似乎是人人都會的事,卻很少有人能做得好。
本期跳島,我們請來了在上海一所高校教授休閑人類學的丁丁老師,和我們一起探討如何休閑這件事。休閑是可以學的嗎?不太會玩的貓弟和潤哲與丁丁老師坐在一起,從小時候最愛的休閑方式聊起,討論了“休閑”這個概念在歷史中的演變。在試圖理解什么是休閑的過程中,我們遭遇了更多的問題:休閑和娛樂有什么區(qū)別?學習可以是一種休閑嗎?下班回家是否意味著休息?為什么廁所成為了家庭里最放松的空間?社交媒體為什么讓休閑娛樂這件事變得更復雜了?直到節(jié)目最后,我們仍無法回答“如何休閑”這個問題。在模棱兩可甚至互相矛盾的答案里,我們摸索著讓自己“閑下來”的方法。
【本期嘉賓】
丁丁,人類學研究者,上海某高校講師
【本期主持】
貓弟,跳島FM主理人。豆瓣小組「手機櫥窗計劃」發(fā)起人。
何潤哲,跳島FM策劃編輯,正在經歷社會化的法語人。
【時間軸】
07:24 “休閑”的幾個定義:在古希臘,上學竟然也是一種休閑?
17:51 被量化的時間和被污名化的休閑:為什么我們在休閑時會覺得罪惡?
24:35 休閑的關鍵,在于向工作的時間流里插入“斷裂感”
33:29 休閑與文藝:當興趣成了職業(yè),創(chuàng)意工作者怎么休閑?
44:26 從非洲大陸到海島邊疆,遠離大城市意味著更好的休閑嗎?
51:25 社交媒體上的“休閑競賽”:看誰把時間浪費得更加精彩
61:11 為什么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但是休息的狀態(tài)越來越少?
71:20 當閑不下來成為一種必然,什么是健康的休閑觀?
【節(jié)目中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討論過“休閑”這一概念的理論家:
羅伯特·歐文(1171-1858),英國烏托邦社會主義者與合作社制度概念的提倡者,也是一位企業(yè)家、慈善家?,F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驅。
于光遠(1915-2013),中國經濟學家、哲學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
列斐伏爾(1901-1991),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以開創(chuàng)對日常生活的批判而著稱。代表作《空間的生產》。
有助于理解休閑的作品:
《有閑階級論》索爾斯坦?凡勃倫
《消費社會》讓·鮑德里亞
《娛樂何為》韓炳哲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喬森·科恩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貓弟
【節(jié)目編輯】何潤哲 桑瑜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樂】
片頭 上海復興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復興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視覺設計】孫曉曦 陳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