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顿|中文乱码在线播放亚洲

<object id="6gxjn"><tt id="6gxjn"></tt></object>
<span id="6gxjn"></span>
  • <address id="6gxjn"><ul id="6gxjn"><strike id="6gxjn"></strike></ul></address>
  • <label id="6gxjn"></label>

    <style id="6gxjn"></style>

    <address id="6gxjn"></address>
    <pre id="6gxjn"></pre>
    158 和景凱旋談米沃什:仍有一些高尚的事業(yè)需要我們?nèi)バ谪?dú)上閣樓

    158 和景凱旋談米沃什:仍有一些高尚的事業(yè)需要我們?nèi)バ谪?dú)上閣樓

    2023-07-28    55'19''

    主播: 跳島FM

    397 3

    介紹:
    半個(gè)月前,知名作家米蘭·昆德拉于巴黎逝世,終年94歲,一代文學(xué)傳奇就此落下帷幕。這位出生于捷克的作家,最終選擇了法國和法語作為自己的歸宿。而在東歐,另一位從小國走出的大作家,卻有著與昆德拉截然相反的人生軌跡:說波蘭語長大的他,一生帶著母語流亡世界;當(dāng)荒誕和疏離成為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的商標(biāo),他依舊堅(jiān)定地尋求救贖之道,叩問良心和善惡的意義;當(dāng)同代人紛紛擱筆,他卻始終筆耕不輟;他是加繆的摯友,備受巴黎左岸知識分子的推崇,卻不喜歡薩特和貝克特……他,就是1980年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 繼專訪匈牙利作家貝拉后,本期專欄「獨(dú)上閣樓」再次走近東歐文學(xué)。主播柏琳請來了長期關(guān)注東歐文化及思想的學(xué)者景凱旋,和我們一同深入米沃什廣袤深邃的思想世界。隨著大師們紛紛離世,20世紀(jì)的波云詭譎似乎早已翻篇,我們來到了“慶祝無意義”的“小時(shí)代”。然而,近年來的新冠大流行、氣候危機(jī)和局部戰(zhàn)爭無一不昭示著“大時(shí)代”的再臨。身為詩歌災(zāi)變論的發(fā)起人之一,米沃什并不相信人類會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xùn)。即使對未來如此悲觀,他依舊堅(jiān)定地站在“人”這邊,相信基本的善與惡,相信詩歌決不能放棄救贖。雖然文學(xué)的黃金時(shí)代早已逝去,但現(xiàn)實(shí)卻不允許我們草率地告別20世紀(jì)。帶著米沃什和昆德拉等人的遺產(chǎn),我們能向何處尋覓真正良善的生活? 【本期嘉賓】 景凱旋,中國古代文學(xué)博士,南京大學(xué)海外教育學(xué)院教授。東歐文學(xué)譯者,東歐文化思想史學(xué)者。 【本期主播】 柏琳,獨(dú)立記者,青年作家。著有《雙重時(shí)間:與西方文學(xué)的對話》,目前正進(jìn)行巴爾干半島歷史文化的系列寫作。 【時(shí)間軸】 03:03 閱讀米沃什:散文寫得比小說更好的詩人、20世紀(jì)的見證者 13:30 在流行絕望、陌生和疏離的現(xiàn)代文學(xué)里,米沃什想尋求救贖 19:41 向天堂飛升變成向未來前進(jìn),人類在歷史的單向運(yùn)動中沒有吸取任何教訓(xùn) 23:10 詩人都是痛苦的,但為什么備受巴黎左岸知識分子推崇的米沃什會格外痛苦? 33:52 “走開,你們這些中產(chǎn)階級被寵壞的小孩”:在發(fā)燒的六七十年代冷眼觀察 38:34 拯救世界還是安身立命?“我站在人這一邊,因?yàn)闆]有更美好的事” 42:46 《等待戈多》是一種“奴隸的榮耀”,《局外人》則飽含對“絕對”的激情 46:47 昆德拉與米沃什的“歐洲精神”:他們用相反的方式來解決20世紀(jì)的意義危機(jī) 53:30 島嶼空間介紹:燈塢·島與書房 【節(jié)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 人名 伊凡·克里瑪(1931-):捷克籍猶太裔作家,與哈維爾、昆德拉被并稱為捷克文壇的“三駕馬車”,其作品被禁止出版達(dá)20年,只能夠以秘密出版物的形式流傳。代表作有《我的瘋狂世紀(jì)》《地下》等。 丹尼洛·契斯(1935-1989):南斯拉夫猶太裔作家。代表作有《栗樹街的回憶》《達(dá)維多維奇之墓》等。 亞當(dāng)·扎加耶夫斯基(1945-2021):波蘭詩人、小說家、散文家,新浪潮詩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永恒的敵人》《無形之手》等。 雅恩·帕托什卡(1907-1977):捷克哲學(xué)家。代表作有《自然世界作為哲學(xué)問題》《否定的柏拉圖主義》。 伊斯特萬·畢波(1911-1979):匈牙利思想家。 塔杜施·博羅夫斯基(1922-1951):二戰(zhàn)后波蘭最重要的作家和詩人之一,代表作有《在我們奧斯維辛》《石頭世界》等。 赫爾曼·布洛赫(1886-1951):奧地利小說家,被昆德拉稱為“中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夢游人》《無罪者》等。 圣·奧勒留·奧古斯?。?54-430):古羅馬帝國時(shí)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jì)基督教神學(xué)、教父哲學(xué)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懺悔錄》《上帝之城》。 漢娜·阿倫特(1906-1975):猶太裔美國籍思想家。代表作《人的境況》《極權(quán)主義的起源》。 謝克·柯拉柯夫斯基(1927-2009 ):波蘭著名的哲學(xué)家和宗教史學(xué)家,也是作家和翻譯家。代表作《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與魔鬼的談話》。 安德熱耶夫斯基(1909-1983):波蘭作家。代表作《灰燼與鉆石》。 阿瑟·庫斯勒(1905-1983):英籍匈牙利作家。代表作有《隱性寫作》《中午的黑暗》等。 西蒙娜·薇依(1909-1943):法國哲學(xué)家、作家。代表作有《重負(fù)與神恩》《在期待之中》等。 卡爾·雅斯貝爾斯(1883-1969):德國存在主義哲學(xué)家、神學(xué)家和精神病學(xué)家。代表作有《時(shí)代的精神狀況》《歷史的起源與目標(biāo)》等。 菲利普·拉金(1922-1985):繼T·S·艾略特之后最有影響力的英國詩人。代表作有《高窗》《爵士筆記》等。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俄裔美籍詩人,散文家。代表作有《悲傷與理智》《小于一》等。 - 書籍 《米沃什傳》[波蘭]安杰伊·弗勞瑙塞克 《被禁錮的頭腦》《拆散的筆記簿》《路邊狗》《舊金山海灣景象》《詩的見證》《米沃什詞典》《烏爾羅地》[波蘭] 切斯瓦夫·米沃什 《歐洲精神》[法]亞歷山德拉·萊涅爾-拉瓦斯汀 《荒原》[英] T·S·艾略特 《判斷力批判》[德] 伊曼努爾·康德 《普通讀者》[英] 弗吉尼亞·伍爾夫 《自切》[波蘭]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被綁架的西方或中歐的悲劇》[捷克]米蘭·昆德拉 - 影視 《灰燼與鉆石》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潤哲 廣島亂 【文案編輯】閣樓客 【后期剪輯】KIMIU 【片頭音樂】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音樂】AURA.Pote - Lazy Man 【視覺顧問】孫曉曦 【視覺指導(dǎo)】汐和 【平面設(shè)計(jì)】瑪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