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少終其一生都未曾獲得諾獎垂青的杰出作家一樣,格雷厄姆·格林也背負著太暢銷、太“好讀”的原罪。本期「沙侖的玫瑰」專欄,復旦大學外語學院的三位老師包慧怡、陳杰和姜林靜選擇了格林的代表作《戀情的終結》。一個情節(jié)略顯老套的第三者故事,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愛情的本質嗎?
“這本書所記述的與其說是愛,倒不如說是恨?!薄欢巫呦蚪K結的戀情,似乎注定是愛恨交織的。激情之愛必將燃盡嗎?一對愛侶怎會分開?明明在莫里斯和薩拉墜入情網的時候,他們的面前還有“整整一個人生可以企盼”。直到莫里斯雇來的私家偵探找到了薩拉的日記,這部懸疑羅曼司才在薩拉懺悔錄式的自白中達到高潮:“我不再怕沙漠了,因為你在那里?!?莫里斯的悲劇是特殊的,畢竟,他的情敵是獨一無二的天主:追求情有獨鐘的凡俗之愛,或許也是神圣之愛的萬千法相之一。不過,正如包慧怡在節(jié)目中所說的:“所有的情詩都是挽歌體。我們一旦開口講述戀情,其實就站在了一節(jié)此時此地的斷橋上,回看生命當中那些已經完成但是死不見尸的墜落?!?每一個愛過的人,大概都曾像莫里斯一般,痛惜自己再也無法進入那段已經終結的過去,憎惡自己是那個仍然健在的,站在橋上講故事的人。
【客座主播】
包慧怡,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世紀文學博士,復旦大學英文系副教授。著有《我坐在火山的最邊緣》、文集《繕寫室》等。
陳杰,索邦大學法語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法語系副教授。著有《十七世紀法國的權力與文學》《法國古典主義詩劇批評本》。
姜林靜,海德堡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德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語文學中的政治神學,德奧文學與古典音樂的關系。
【時間軸】
01:12 格雷厄姆·格林其人:不想當間諜的高材生不是好作家
04:50 “這本書所記述的與其說是愛,倒不如說是恨”
11:20 戀情的終結,從獨占欲開始:從洋蔥看格林如何寫嫉妒
23:40 愛上一個人,是Sarah探索自己與世界關系的方式
28:45 “激情之愛”與“同情之愛”的轉化:愛一定是排他的嗎?
42:09 如何理解小說看似混亂的錯位結構?
50:36 從j人變成p人,只需要一段失控的戀情和一部自我終結的小說!
56:27 反復出現(xiàn)的沙漠隱喻:人生是曠野,但我們可與愛人共同建造
62:49 一個晦澀而致郁的結尾里,也透出勇氣的微光
【節(jié)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 人名
科林·菲爾斯(1960-):英國著名演員,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代表作有《國王的演講》《BJ單身日記》等。
EM福斯特(1879-1971):英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和批評家。代表作有《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小說面面觀》《印度之行》等。
約翰·厄普代克(1932-2009):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評論家,被譽為“中產階級的靈魂畫師”。代表作有《夫婦們》《馬人》等。
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1985):意大利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看不見的城市》《樹上的男爵》《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等。
萊昂·布洛伊(1846-1917):法國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
- 書籍
《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金色筆記》[英]多麗絲·萊辛
《四種愛》[英]C.S.路易斯
《小徑分叉的花園》[阿根廷] 豪·路·博爾赫斯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潤哲 廣島亂
【文案編輯】閣樓客
【運營編輯】黃魚 不理
【后期剪輯】Viann
【視覺顧問】孫曉曦
【視覺指導】汐和
【平面設計】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