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生日的時候,讀者小C 送了瓶阿芙薰衣草精油,每晚在家點著小小的香薰燈看書寫字,讓我想起在清邁旅行時每天慢悠悠的時光。那是我生活里少有的幽靜的時光,每晚我都會和友人徒步走到一家特別的Spa店,這是由清邁女子監(jiān)獄典獄長創(chuàng)辦的,其初衷是因為很多在女子監(jiān)獄服刑的女子釋放后很難被社會認可,于是典獄長就讓所有的女犯人都接受180小時的按摩培訓,出來以后在典獄長開的spa店直接就業(yè)。
而對于我來講,寧靜而昏暗的燈光,柔美而舒緩的音樂,在撲鼻的精油香氣中緩緩睡去,醒來沖個澡,穿著涼拖和小裙子,頭發(fā)上還滴著水,晃晃悠悠的走回酒店里。我一直眷戀著這種身心自由且慢悠悠感覺,特別當我生活在北京上海這種天天逼叨叨催的環(huán)境里。
回顧從23歲大學畢業(yè)開始工作到現(xiàn)在,一切都匆匆忙忙,好像每天都在趕時間。畢業(yè)時候想要學的有很多,語言,跆拳道,馬術,畫畫等,每天看到別人什么都會什么都好,自己也找急忙慌的想要去學,可結果幾乎都很不樂觀,甚至剛剛開始就折了,連半途而廢都算不上。比如“三個月搞定英語口語”“半年學會彈鋼琴”“一年減肥15斤”之類的,通通變成了折翼的天使,飛到了看不見的地方。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越來越少的人愿意慢慢堅持去做些什么,而變的急功近利,不斷給自己的人生設定Deadline,讓自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生活。但學習和進步這種事,從來都是要靠腦子和心靈去一點一滴的體會,新鮮事物才能浸潤到生命里,而不是靠一個按鈕來決定開始和停止的。心里帶著倒計時生活,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看到世界萬千變化,對未來開始發(fā)慌。
最近友人來北京開始新生活,找到新工作之后心理壓力卻陡然變大,想到來北京工作的目的很大程度是上為了兩年后出國留學,賺錢賺資歷,心里便更加著急起來。擔心兩年賺不到足夠的錢,擔心兩年不足以讓自己很牛逼,擔心自己未來的那個夢想實現(xiàn)不了,于是經常上班上著對著電腦屏幕流眼淚。那個時候我也替她捉急,幫她分析該做點什么才能賺到錢,才能讓自己的簡歷變得牛逼而漂亮起來。我們在小小的咖啡廳里急促的思考,結果只是:“你年底前要XXXX,你明年要XXXX……”說完這些,我自己的心都累了。
前幾天友人突然發(fā)短信給我,說想明白了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其實自己現(xiàn)在的努力應該是為了自己長遠的進步與成長,而留學只是幫助自己成長的一站地,而不應該成為一個目的地,這樣想來,壓力頓時減輕了很多,再也不會為能不能在某個時間之前賺到多少錢和資歷而著急擔憂了,生活,突然開始明媚而更有動力,因為更加著眼于當下一點一滴,享受每一天的樂趣,進步與成長也便油然而生。
“慢慢來,比較快”,這是我的書的導演最常說的一句話,總會作為他給我的郵件的結尾句。他是一個靜謐的摩羯,喜歡在幽靜的品茶中慢慢找尋靈感,這大概是屬于臺灣男人的浪漫情懷。導演每次來北京找我,都要左等右等,然后才能看到我在飛過來,奔過去,一副在時間里極速穿梭的樣子。
導演是個慢性子,據(jù)說40歲的他,從北影碩士畢業(yè)后只有兩部作品,而上一部電影拍了整整五年。那是一個原本誰都不看好的劇本,從最開始的積極合伙,到五年中所有的制片、合伙人、朋友、投資都慢慢撤出,誰都不再支持他,誰都在勸他放棄吧,甚至到做家教來補貼生活的地步。五年之后的一個夜晚,昔日的朋友們接到電話,這部電影不僅被拍了出來,而且在那天晚上獲了大獎。
每次有人問我為什么不簽一個有名的導演?或許是因為,當我聽到這個故事,看到每次導演在幽靜的茶廳等我飛奔而來時候的安靜,我相信,安靜也是一種力量。那是一種讓自己的內心享受沉浸在事情本身的點滴進步的感覺,讓做事本身變得專注而純粹,是急功近利的我們,內心最為缺乏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