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么時候,離自己的心最近?
是心靜下來的時候。
當(dāng)你聽見林間鳥叫、聽見風(fēng)吹過樹葉沙沙作響;當(dāng)你聽見溪流淙淙,聽見蜻蜓點水、魚兒嬉戲...
當(dāng)你聽見夏雨嘀嗒敲打窗戶、聽見冬雪簌簌落下;當(dāng)你聽見風(fēng)鈴在響,聽見心底里思念故人的聲音...
值得慶幸,因為此時的你,正是心最清靜的時候。
心清靜了,你才會聽得見萬物低語、聲聲吟唱,就像有人在耳邊輕輕呢喃。
心靜則萬物靜。
世間萬物,因靜而變得神秘和更有吸引力。而人生,也因為靜而更加的有魅力。
花開時,蝴蝶漫天飛舞;花落時,落花隨流水而去,留給世間一道醉人芳香。
美,因為靜而更生韻味,清風(fēng)徐來,送來暗香縷縷;飛鳥掠過,留下無限的遐想和深深思念。
靜,是一種不慌不忙、游刃有余的從容,是在內(nèi)心深處拋一個錨定,在深海之中穩(wěn)穩(wěn)地沉下去,八面來風(fēng),不為所動。
心若靜,世界皆靜,心若躁,世界皆躁,心若美,世界皆美。
有人說:“唯有靈魂安靜的時候,才是我們和自己貼得最近的時候。”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凈土,用來安放來自外界的浮躁與喧囂、疲憊與沉重。
把心靈放在最合適的地方,才能讓靈魂修煉出一縷香氣。
最好的修煉,不是避開車水馬龍,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這場修煉,就像是在作一幅畫。
開始的時候,以為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全身心投入便能畫好。
然后發(fā)現(xiàn),外界雖然安靜了,但內(nèi)心無法平靜,畫依然畫不好。
再后來,學(xué)會了控制內(nèi)心,學(xué)會了專注畫作,然后即使再在街市鬧巷,也依然能不受干擾而畫出好畫了。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道家有云,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禪悟之道,貴在明心,只要心中懷揣一顆靜心,又何懼世事紛擾。
白落梅曾說:人生應(yīng)該刪繁留簡,任世事?lián)u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
而羅素說:所謂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靜的生活,只有在安靜的氣氛中,才能夠產(chǎn)生真實的人生樂趣。
淡淡地,沏一杯清茶;靜靜地,讀一本舊書;悠悠地,聽一首妙曲。
聽著曲音,看清風(fēng)送鳴蟬,看一池蓮花在陽光下灼灼閃耀、暗香盈透,就這樣且行且悟,恍若連夏天都一直這般風(fēng)情萬種。
做一個淡然心靜的人,淡看世間是是非非,不受世俗的干擾與侵襲,在喧囂之中找尋一份超然與安寧。
少一些庸人自擾,人生就會變得豁然開朗,快樂和幸福也一定會圍繞在身邊。
周國平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dāng)心靜下來,眼睛就變得澄澈明麗,會更容易發(fā)現(xiàn)生活里那些不曾留意的美好。
心靜,是一種“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感覺,更是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
漫步鳥語花香的柳岸,陽光穿透紅磚綠瓦的屋檐,賞春花的爛漫,觀夏木的蔥翠,品秋收的碩果,感冬雪的純凈。
檐下煮雨,竹林聽風(fēng),愿時光荏苒,淺笑安然。
讀一首溫婉纏綿的詩,聽一曲禪心如夢的歌,靜靜的享受人生,如此幸福安好。
守一顆安靜的心,聽聽世界的跫音和內(nèi)心的回響。靜心才能生慧,心靜才能悟理。
如小溪之靜靜流淌,得以匯入江河;如百花之靜靜婷開,得以傾城嫣然。
心靜,便是菩提;靜心,便是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