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的觀自在,出現(xiàn)在《心經(jīng)》之內(nèi),雖短短二百余字卻又意義深遠,是佛教般若部的精華,相傳在唐朝,玄奘大師機緣巧合得到此經(jīng),依靠此經(jīng)完成取經(jīng)壯舉,并在古印度取得矚目的成就。
而觀自在菩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觀自在菩薩的形象深入人心,看到那莊嚴的法相,讓人心生溫暖,陌生的是關(guān)于菩薩的一切,我們真正了解觀自在的意義么?
玄奘大師為什么又叫做唐三藏,與我們看到的《西游記》的形象是不是相同?
取經(jīng)路途艱險,玄奘大師有著怎樣的奇遇?
騎乘寶象,萬人空巷,古印度追捧的高僧大德竟是從東土大唐而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意義是什么?
曾經(jīng),我們講了兩個小時的觀自在的觀是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空是什么?真空是什么?空有是什么而空空又是什么?
在本期《智語》中,與各位聽友慢慢道來…
主播:李智、大圣、張鑫
剪輯: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