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其實大家都一樣,從小到大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去醫(yī)院打針了。還記得當時爸媽會跟我說:"醫(yī)院有好看的護士姐姐會給你糖吃" 就不會有那么怕了,當我真的去了醫(yī)院,那些好看的護士姐姐也會分散我的注意力再給我打針,雖然說我最后還是會哭的很慘,但是想想,那個時候有那么多好看的小姐姐給我糖吃,也真的很幸福了。算是勾起了一點點大家的回憶,下面給大家講這位提燈女神的故事:
她是英國人,1820年出生于意大利。她家境優(yōu)裕,受過良
好的教育。她的父母希望她發(fā)展文學、音樂的才能,躋身上流社會,而她對此卻興致淡薄。她在日記中寫道:“擺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條:一是成為文學家,二是結婚當主婦,三是當護士。”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第三條道路。
1854到1856年克里米亞戰(zhàn)爭期間,她在士兵死亡率高達50%多的情況下,率領護士38名抵達前線,在四所戰(zhàn)地醫(yī)院服務。在前線用品缺乏,水源不足,衛(wèi)生極差,醫(yī)生還懷有敵意的種種困難下。她毫不氣餒,竭力排除種種困難,為傷病員解決必需用物和食品,組織士兵家屬協(xié)同工作,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使傷病員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她慈祥可親,熱愛傷病員。她日以繼夜地不停工作著。每一次,當她手持油燈巡視四里長街的傷病員時,身影所到之處。士兵們都以親吻她的身影來表示對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親切地稱呼她為“提燈女士”。
她就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她就是近代護理的創(chuàng)始人。她也是遠近聞名的提燈女神。
雖然醫(yī)院是大家都不想去的地方,但至少還有很多美麗貼心的護士,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細心呵護。也許看不到那張被口罩遮住的臉,但能感受到那顆認真服務的心。
很多時候,我們想象中的護士是和影視劇中一樣風姿卓越的。但是實際上,現實生活中他們卻忙于各類事務,通常一天下來,就是這樣的。這護理工作繁、雜、亂,但他們的眼神一直鎖定著病人們,鼓勵他們。
但其實他們也是需要鼓勵和關懷的人。當許多人正和家人、戀人相聚的時候,他們仍然堅守在醫(yī)院的第一線
你知道嗎?
據統(tǒng)計
90.42%的護士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
74.2%的護士需要上夜班
76.5%的護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護士僅占比4.5%
86%的護士表示有心理疏導、精神減壓的需求
超過50%的護士受到過因工作而產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
80.7%的護士在工作中最看重“獲得尊重”數據來源:《中國護士群體發(fā)展現狀調查報告》中的一小部分
在國際護士節(jié)來臨之時,讓我們一起守護我們的“提燈天使”,給他們更多關愛和包容——不論是一個笑容,還是一聲“辛苦了”。
在這里,我祝愿所有的提燈女神們,護士節(jié)快樂,愿你們永遠都健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