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付,是北京工友之家工人大學(xué)的二期學(xué)員,十四五歲開始在南方電子廠打工。早熟的她留意到招工啟事上的“限35歲以下”,一直渴望著掌握一門技術(shù),比如電腦。于是還未成年的她,在接觸了工友圖書館之后,毅然北上,開始了與打工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的緣分。
直到告別打工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社區(qū)工會組織和博物館講解,是小付在皮村的兩份職務(wù)。十余年來,小付也從一個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兩個寶寶的媽媽。她對博物館有著怎樣的印象和理解?那些展品和主題展廳又與她的身份有著怎樣的交疊?本期打工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口述展覽,聽聽從流水線走進博物館工作的小付的故事。
【本期時間軸】
[03:20]從想學(xué)習(xí)電腦,到成為打工博物館講解員
“當時自己以為的博物館應(yīng)該是高大上的,覺得這個博物館……好像…太簡陋”
[09:30]還未成年,開始在蘇州的電子廠打工
“接我紙條的那個女生問我:‘你有一米五嗎?’于是我被拒了”
[18:40]從流水線和網(wǎng)吧的兩點生活到走進圖書館
“自己一個人不敢去電腦培訓(xùn)班,怕被騙?!?[24:30]2010年開始,參與過的博物館展品更新
“就這幾年的話,不管是博物館內(nèi),還是針對我們皮村,還是工人群體之間都經(jīng)歷了很大的變化”
[34:46]印象里的參觀者們
“其實從接待開始,就知道誰是想好奇著看看,誰想了解更多”
[38:20]主題展廳背后的故事,以及NGO展廳里代表的工友文化生活
“博物館夷為平地之后,很多工友來問新店哪里開,到哪里去買衣服”
[49:00]2012年之后,打工博物館的工人劇場特別熱鬧
“工友的生活、情感生活;孩子們的故事……都會用話劇形式展示出來”
[52:20]閉著眼,跟著小付參觀一次打工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