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兩個美學+”公眾號并后臺留言“杰米尼亞尼”,獲取完整版專輯~~~】
6月10日是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旨在宣傳和保護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也可是看得見的建筑、遺址器物,也可以是手藝技法、文化精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展示了不同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同時也承載著人類歷史的記憶,使我們成為文化共同體,增強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正是文化的多樣性。因為多元文化遺產的存在,讓過去的時空和現(xiàn)在的時空相互輝映,與我們當下的平凡的生活形成互補,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不同于對實體保存和修復的物質遺產保護方式,非物質遺產的保護更關注于文化傳統(tǒng)、技能和知識的傳承和保護,更重要的是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活態(tài)的發(fā)展空間。然而,在創(chuàng)新和保護的天平上,我們又該如何平衡?
今天,借著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兩位老師一起聊聊如何理解非遺背后蘊藏的意義,以及如何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
配樂
杰米尼亞尼《六首大提琴奏鳴曲》
歡迎關注兩個美學+公眾號
后臺私信“微信群”,可參與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