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因此,它便有了五弦:宮、商、角、徵、羽。后來,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為七弦。七弦琴——中國古琴,音色深邃而宏,造型沉穩(wěn)而美,內(nèi)心里蘊藏了無窮秘密,琴弦上振動著千古風騷。
錦繡江南,溫潤華滋,豐沛的底蘊,處處開花;豐饒的物產(chǎn),歲歲常熟。而就在叫作常熟的地方,恰與中國的古琴連筋帶脈。因為這里,往古有弦歌之習,昔時開虞山之派,后來稱古琴之鄉(xiāng)。巧還巧在,常熟城里,偏就有七條河水穿流而過,被人喚作七弦河。
借高天作為背景,依大地支起琴床,發(fā)一曲七弦的聲響,操一首古琴的滄桑?! ?
第一章 歲月的弦歌
在悠久而絢爛的華夏文明里,中國古琴,是最為古老的弦樂樂器。
在人們經(jīng)見的琴式中,計有伏羲式、靈機式、神農(nóng)式等等,而最為常見的,則是仲尼式。
仲尼,即孔子,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一位影響中國數(shù)千年的哲人。有人曾這樣評價他:“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孔子有七十二位燦若群星的弟子,其中,只有一位來自南方,名叫言子。就是這位名叫言子的人,在中國的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鬃由熬驮?jīng)說過,有了言子,“吾道南矣?!?
在言子的行跡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以禮樂弘揚“路不拾遺”的道德,以弦歌教化“夜不閉戶”的民風。所謂弦歌者,就是用動聽的琴曲,配合誦讀與歌唱。古代詩人詠常熟,曾有過這樣的名句:“言公家在舊琴聲”。由此可見,常熟一地早就與中國古琴有著很深的淵源。
當然,與中國古琴有著不解之緣的,并不僅僅是言子,因為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操琴度曲的琴人。可以說,影響深遠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最初的原創(chuàng)時期,便已在中國古琴的音樂中,注入了中正平和的基調(diào)。
與凝重的青銅在一起,它是那樣融洽。
與剔透的玉器在一起,它是那樣匹配。
與華貴的絲綢在一起,它是那樣親近。
與晶瑩的瓷器在一起,它是那樣和諧。
渾樸如《詩經(jīng)》的色彩,平滑似《離騷》的光澤,中國古琴,在綿延的歲月里,就這樣,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響,回蕩于廟堂之高,訴諸于江湖之遠。
古琴上的一個個年號,留下了時間的驛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陽關(guān)。盡管魏晉告別了兩漢,盡管兩宋告別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國古琴上的絲弦,卻穿越了無數(shù)次寒來暑往,連接著古代與今天?! ?
第二章 大象無形
可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經(jīng)體現(xiàn)得幾近圓融。
古琴的身長,一般都是三尺六寸五分,比喻一年的光陰;古琴的身寬,一般都是四寸,比喻一年的四季;一年共有十二個月,若是加上閏月,便會有十三個月份;而這個數(shù)目,又恰好是一張古琴上作為音階的“徽”數(shù)的總合。
歷代的琴人,都特別強調(diào)環(huán)境的優(yōu)雅,因為只有在這種環(huán)境里,才能生動地體現(xiàn)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那些動人的琴聲,使往往出現(xiàn)在半簾幽夢的窗前,一地銀霜的月下,出現(xiàn)在蘆花飛雪的水畔,煙嵐籠罩的山林……
眾多的琴曲,都特別注重心境的淡泊,因為只有在這種心境里,才能充分地表達好“境由心造”的真髓。所以,那種澄澈的情感,便往往浸入了對歷史的憑吊,對前賢的景仰,對親情的懷想,對故人的揮別……。
在超塵拔俗的環(huán)境里,古琴的身影,更像一位隱逸的智者,飽學的長者,和待人親和的尊者。他見慣了興亡榮衰,經(jīng)歷過漁樵冷暖,但是,古琴的聲響卻絲毫沒有被冷落江湖的情緒,七弦之鳴,幽而亮,宏而遠,并且充滿了氣度與莊嚴。
當然,中國古琴的魅力,遠遠不止這一些。
在我們的文化生活里,一向有“琴棋書畫”之說。的確,寄意抒情的琴曲,淵深海闊的棋枰,筆墨精良的書法,和濃淡相宜的繪畫,以東方特有的行為方式,為我們的生活注入了豐富的內(nèi)涵。然而,與棋、與書、與畫所不同的是,也只有領(lǐng)銜于眾藝之首的一個“琴”字,是以聽覺訴諸于人們的感官,并讓所有高尚的情緒,或恬靜淡雅,或沉穩(wěn)渾厚,或疏朗曠逸,在中國古琴的音色里,變成了美妙,化作了幽玄。
在藝術(shù)之門里,中國古琴形成了包括琴器、琴曲、琴學、琴道、琴人等諸多內(nèi)容在內(nèi)的古琴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中國古琴,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樂器,而是一種修身正行的載體,而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化身。中國古琴,需要技巧,需要悟性,但是,它對琴人的學養(yǎng)有著更高的要求,它對琴人的品德有著更深的希望。古人說:“形而上者謂道,形而下者謂器?!敝袊膫鹘y(tǒng)文化,歷來強調(diào)“道” 與“器”的統(tǒng)一,而中國古琴,正是體現(xiàn)這一東方理念的符號。
第三章 琴鄉(xiāng)
一個地方的整體文化條件,對于中國古琴藝術(shù)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常熟,之所以和古琴特別有緣,還不僅僅是由于先秦的言子提倡弦歌的緣故。
中國的明朝,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代,至少是在文學藝術(shù)和生活形態(tài)里,追求精致,追求完美,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主流傾向。僅以江南為例,昆曲興于魚米之鄉(xiāng),園林盛于深宅大院,家具成于秀麗古雅,便足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