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讓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二)
原創(chuàng)?公眾平臺編輯組?
朗讀 樊翔燕
發(fā)布時間 2020.8.4
前? 言
上一篇,明萍分享了孩子的成長經歷,也分享了自己初學愛與幸福時就問題去解決問題,結果問題沒解決,卻一個接一個的發(fā)生。
走過這個時期后,她們最終走上了真正修行的路,真正靜下心來探尋孩子問題背后的真相了。
這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真相是什么?
?正? 文
文| 明萍
??第四部分:修行就是靜下心來,探索問題的真相。
初學習的前三年,我一直堅持七字真言的踐行,還多次到成都、廣漢、重慶等地參加沙龍、年會等。
這些經歷看似不起眼,卻是我修行的基本功,通過腳踏實地的堅持,我的垃圾眼變成了珍珠眼,心態(tài)變得越來越積極,恐懼和焦慮少了些,人也放松了。
這也是為什么我能有效地在澳洲陪伴孩子度過艱難的兩個月的原因。
但同時,我也一直在被動地應對著家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被動地根據(jù)發(fā)生的事情來做出各種選擇。因為,我并沒有發(fā)生質變。
?
直至參加完個案,我們夫妻一起接受了指導老師的指導。
三個月下來,我的生命狀態(tài)和家庭才發(fā)生了質的改變,讓我弄懂了修行的真諦,也讓我看清了修行的方向,更讓我解開了一直以來的心結,孩子為什么是這樣的狀態(tài)。
?
一
功利的價值觀,讓我愛孩子的學習重于愛孩子本身,孩子沒有得到真愛。
前面我描述了孩子小學是學霸。我在功利價值觀的驅使下,為了讓孩子進名校,把小小年紀的他(才7歲)送到離家一百多公里遠的城市上學。在我心里只有學習成績好,考上好大學,有了好工作,得了好收入,才能幸福。
?
我的功利讓我以結果為導向,孩子成績好,我們就表揚,一旦有所松懈,成績下滑,我們就各種責備,甚至打罵,不斷向孩子索要好成績,孩子因為害怕我們不高興,就不斷努力滿足我們的要求。
例如:
有一次期中考試(大概是小學三年級),兒子排了年級52名(全年級360多名學生),班主任極不滿意地跟我說,孩子連前50都沒進。
我當時深感遺憾,對孩子充滿了責備與抱怨,明明都學懂了,為什么就要粗心呢?
所以,在一次家長會上,兒子把他得到的榮譽證書摔到我面前說:“這是你要的獎狀?!焙⒆有睦锓浅G宄?,媽媽愛他的學習勝過愛他本身。一個內在卑微的媽媽,把孩子學習好當成了強大自己內心的工具。
?
上了初中,孩子進了從各地特招的尖子生火箭班,即使初一期末考,在滿分100分的情況下,語文得了87,數(shù)學得了92,英語得了96,總成績還是排在了全班倒數(shù)第二名,競爭對手太強了。再難的考試,班上得100分的都是一抓一大把。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在每周有周考排名,每月有月考排名,期中考排名,期末考排名,而且老師還會把排名公布在班級群里的情況下,對于內心脆弱、愛臉面勝過愛孩子的我來說,更是提心吊膽,充滿了焦慮、恐懼、擔憂,常常如坐針氈,我接受不了曾經的學霸孩子排名墊底的事實,深陷恐懼和欲望的深淵難以自拔,更別說深處其中的孩子了,這是對他自信心的極大摧殘。
?
學習后,我一直不斷揣摩鄭委老師課堂上的那句提問:“你是想要一個學習成績拔尖卻充滿焦慮壓抑的孩子,還是想要一個學習沒那么好,但身心健康、陽光自信的孩子呢?”
?
是啊!我心里無數(shù)次地告訴自己,要一個身心健康、陽光自信的孩子比成績好但是焦慮壓抑的孩子好,但是我的行動卻不是這樣的。
我想盡一切辦法,傾盡全力避開國內教育,送孩子到國外讀書,我害怕孩子沒有大學文憑,將來不能自食其力養(yǎng)活自己,更害怕別人看不起孩子,瞧不起我們,活在欲望和恐懼中,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看不清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看不清孩子為什么變得不合群?為什么對我們關上心門?
?
二
孩子從小不合群的原因
孩子小學期間,一直由奶奶照顧包辦。奶奶不怎么講究,生活臟亂差,我們也讓孩子除了學習,什么也不用做,不用管。從而養(yǎng)成了孩子不愛刷牙、不愛洗臉等等不好的生活習慣,這讓孩子不被同學喜歡。
?
再加上,小時候孩子身體不好,不能跑跳,與小朋友玩得特別少,孩子很孤獨,總是一個人玩。
興趣愛好上,兒子又極有思想和主見,他喜歡的爬寵,他愛玩的游戲,都跟同學們聊不到一塊兒。
?
在我寫分享稿時,兒子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當時的狀態(tài)。
?
他說:“老師們常說:‘學習不好,這輩子就完了,只能拼盡全力踩著別人,也要往上爬?!?,我希望自己能成為老師們所說的樣子??晌也还茉趺磁?,成績都無法在眾多尖子生的班級里拿到靠前的排名,這讓我沒了自信心。每天像僵尸一樣坐在教室里,真的太苦了。所以,當媽媽提出去國外上學時,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去哪里不重要,只要能脫離當下的苦海就好。而到了國外,我發(fā)現(xiàn)身邊很多留學生都很反感中國,發(fā)表了很多**言論,所以只能繼續(xù)生活在孤獨中。
?
三
孩子為什么不斷要錢養(yǎng)爬寵?
他在小火箭班級找不到學習上的成就感,就退而求其次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找自信,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
四
孩子為什么關上心門跟我們對抗?
兒子在頤和參加了一段時間的短訓,我們全家在英姿老師助推下一起報名參加了個案八的學習。
?
在個案現(xiàn)場,兒子對我們進行了不留情面的討伐,說我們不接納、不支持、不滿足他養(yǎng)寵物,在他面前哭窮,卻大手筆買房子。
我當時感覺特別委屈,因為在他養(yǎng)寵物上,我們雖然一直不情不愿,但也還是花了很多的錢,包括支持他在澳洲養(yǎng)鸚鵡,每次假期回國,都要花幾千人民幣寄養(yǎng),最后畢了業(yè),因為不能帶上飛機,他又把鸚鵡白白送給了老外。
再說家里買房子也是為了多給他留點家產啊,至于對我們這么大的怨恨嗎?
?
后來通過英姿老師引導,我們才一點點看見了兒子這個生命,他的孤獨(父母,老師,同學都不理解他的愛好,也沒朋友),他的想好好不了,以及沒被滿足支持的心理需求。
對兒子的獨特愛好,我們一直都不認可和接納,覺得這樣的愛好只能玩玩,不能當主業(yè),所以就不支持。
?
每次給他錢,都是耐不住他的軟磨硬泡,實在不得已了再給,而且心里都想的是這些寵物盡快死掉,希望他哪一天突然不想養(yǎng)了,把注意力都轉移到學習上來,早日拿上大學文憑。
孩子則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樂此不疲的各種嘗試,從未想過放棄。
我們陷在自我感受里帶有條件的滿足,兒子當然接收不到愛,他感受到的是交換和不被理解。
?
欠下的債遲早是要還的。
因為我們不接納和不尊重孩子的獨特喜好,一直采取選擇性滿足,甚至欺騙,兒子上完個案沒多久就要求回家,他要把沒被滿足的需求通通找回來。
?
我們這一次也做好了破釜沉舟“還債”的準備,他說買啥就買啥,前前后后花了好幾萬。
這個過程挺考驗人的,我們以前看不清兒子的真面目,總怕把他滿足壞了,怕他變得享樂。在個案現(xiàn)場,幸虧鄭委老師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孩子屬于需求沒被滿足的那類孩子,再滿足多少都不可能被寵壞,滿足越多越好。
老師這句話成為了我們后來快頂不住時的定海神針,成了我們克服恐懼的法寶之一。
當然,大家不能盲目把這當成方法來學,每個家庭都是個性的,需要看到孩子屬于什么樣的類型,看到孩子的生命真相,才能對癥下藥。
?
兒子也采取了多種方式考驗我們,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愛他,無條件接納他、滿足他。一一通過考驗后,他才慢慢對我們打開心扉,變得開朗了,健談了,笑聲爽朗了,愿意給我們說心里話了,作息時間慢慢規(guī)律起來,個人衛(wèi)生問題也自行解決了。感覺需求得到滿足后,孩子哪哪兒都得勁了,通暢了。
?
更讓人欣慰的是,兒子得到我們接納支持以后,他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去頤和待了兩周,他去找宋老師談話,宋老師建議他把學校當作推動他往前走的后盾,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于是,自己聯(lián)系了北京一家做雨林缸造景的老板,去學了造景技術(把漂亮的熱帶雨林風光濃縮在一個缸里,這個造景的來源其實就是為爬行動物打造生存環(huán)境,后來演變?yōu)榱思彝ゾ坝^)。
現(xiàn)在他已學成歸來,正處于練手階段,還跟師傅一起報名了第四屆生態(tài)雨林缸造景世界大賽,他說這輩子就做這個傳播美好的事情了。
?
他當初提出去北京學藝,我們心里也沒底,不知道他是為了逃避頤和的艱苦環(huán)境,還是真正喜歡造景。
我們甚至都不知道造景是什么,所以一直都不敢抱有希望,直到最后學習結束,我們跟他師傅聯(lián)系以后,才確定他是真的喜歡,而且很有天賦。
?
在北京學習期間,兒子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量和自理能力。
發(fā)現(xiàn)出租房里沒有網(wǎng)絡,他去聯(lián)系租房中介,讓中介出面去跟鄰居們協(xié)商,最終樓上一位爺爺答應跟他共享網(wǎng)絡;
出租房洗衣機壞了,他又通過中介找人過去維修;
有一次生病咳嗽,他向送外賣的師傅求助,讓送外賣時順帶幫他買點藥送過去;
每周末,獨自趕車去同學家玩;
最后學習結束,他又自行收拾打包行李,拿去師父工作室存放,請師父過完年幫他快遞回來。
?
孩子最終沒有選擇上大學拿文憑這條路,他的理由有三點:
第一,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大學沒有開設;
第二,即便花錢、花時間去混個文憑回來,他還是不會從事跟這個專業(yè)相關的工作;
第三,他要去做自己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
雖然最終沒能讓我們如愿,但他做了他自己,我們也逐步見到了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那個自信自律,責任擔當,積極向上,開心快樂的兒子?,F(xiàn)在我們經常跟兒子開玩笑,聊天,打鬧,家里經常充滿了歡聲笑語。
看到孩子的變化,看到家庭的變化,我感覺這么些年的堅持和付出太值太值了。
?
分享到這里,我還想跟家人們分享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的話:“應當考慮到兒童的天性差異,并且促進其獨特的發(fā)展,不能也不應當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模一樣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
我們曾經為兒子的獨特喜好傷腦筋,現(xiàn)在卻為他有這樣的“獨特”感到自豪,感恩愛與幸福引領我們接納孩子的獨特,允許他成為他自己。
小編結語:明萍這部分的分享,更讓我們看到了每個生命的不同,每個生命都有其個性化差異。
我特別喜歡第斯多惠這段話。是啊!是尊重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讓他成為他自己,還是把他放進工廠的流水線里去生產出一模一樣的產品呢?
孩子是一個人,人為地去改造人,結果一定是事與愿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