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源于人性,歸于安心。道德不道德,其得失全在于一個人獨處之時的捫心自問,問一問我們這顆心:我這么做,安乎?心安則為之。真正的道德發(fā)乎天性,落于心安,類似于本能,不是一個人再三權(quán)衡后去行善,而是心有不忍,于是身體力行。人們之所以追求美德,踐行道德,不單純是為了利他,更是通過這樣的利他實現(xiàn)最高境界的利己--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因此不要把道德誤以為是人性的束縛,它不壓抑人性,恰恰相反,它內(nèi)在于人性歸屬于人性,是人性最古老最原始的善端(善的種子)。我們常常感覺幼小的心靈特別富有同情心,具有一副天然的好心腸,這樣的良心正是人性之初未受污染,未經(jīng)磨損的本色。
真正的道德從來是在利他中實現(xiàn)精神的利己,在八“立人”中完成真正的“自立”,是“利己”與“利他”的和諧統(tǒng)一。感同身受,或者說惻隱之心連接起了他與我,也就連接起了利他與利己,這便是道德溫柔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