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聽眾小伙伴們的要求,我們趕在申請季的暴風驟雨來臨之前,聊聊博士申請。
關鍵詞:美國,人文學科
本期提到的這八大誤區(qū),其實當年我們自己都踩過大半。如今博士畢業(yè)之后回望才發(fā)現(xiàn),當時那些那些總也摸不透的申請謎團,早已在大山的另一端自動消散。這當然不是因為我們有了更多的申請經驗,而是因為十年的學術訓練,終于將我們從申請材料的發(fā)送人視角,領向了審閱人視角。
通過總結這八大誤區(qū),我們試圖祛魅坊間的種種迷思,鼓勵大家發(fā)揮學術思維和批判精神,結合自身實際,保持清醒,拒絕盲從。
畢竟我們申請的是博士項目,而申請本身就是一場學術能力的考驗。
當然,信息差是存在的。尤其是對于國內本碩的申請人來說,找不到合適的教授做推薦人,沒有現(xiàn)成的英文writing sample,缺乏給國外教授發(fā)郵件的經驗,都是我們常見的劣勢。對此,我們也重點解析了美國的推薦信文化,以及套磁的本質及其理想狀態(tài)。
00:44 本期節(jié)目的出發(fā)點和適用范圍
03:20 誤區(qū)1:過度關注標準化成績,或者偷懶逃避
08:02 誤區(qū)2:依賴二手信息,缺乏親身的前期調研
11:08 誤區(qū)3:關注文章發(fā)表數(shù)量,忽視英語學術寫作能力
13:33 誤區(qū)4:對WS重視度不夠,或用力用偏
14:17 WS的選擇
22:00 WS寫作的評價標準
24:42 誤區(qū)5:選擇國家、學校、院系、項目時,視野太過局限
31:46 關于學校排名
35:01 誤區(qū)6:在文書寫作中使用本科生套路
37:01 誤區(qū)7:認為名氣大的推薦人就是牛推
38:47 推薦人選擇的一般排序
43:01 揭秘推薦信機制背后的文化
45:46 推薦人選擇與其他文書之間的關聯(lián)
47:52 誤區(qū)8:完全不套磁,或者瞎套磁
57:57 更多個性化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