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季印象 冬日往事
冬天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兒時。
那時候的冬天似乎又冷且長。西風一刮,天就一天比一天冷了。接著又來一場寒霜,使得原本還有一些泛綠的草地和樹葉開始變得金黃起來,在這灰朦朦的冬季里倒也顯岀一絲生氣。但隨著一場風雨的來臨,這僅存的一片色彩也便消失了。
老人和小孩穿起了厚厚的冬裝,顏色永遠是那種家染的鐵鍋色一一黑中泛黃(染得不均勻的緣故),衣服是暖和的,就是有點笨拙,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只狗熊,干起活來也不是十分方便。
好在那個時候的農活不是太忙。陽光明媚的日子,大人們也就三三兩兩地跑到墻根底下曬起了太陽。但天,大多時候是陰沉沉的,而且總是伴著一陣緊似一陣的西北風,這個時候,野地里除了幾只覓食的山鳩,就很難見到人的影子了。
日子就有如這漫長而又寒冷的冬夜,無趣無味地慢慢地向前爬行著。大人和孩子們心里似乎都在期待著岀現(xiàn)一點什么,但又不確切要得到什么。
突然有那么一天,當人們一覺醒來,推開房門,看到空中正在飄灑的雪花,看到那原野,山川,河流,村舍全部被茫茫的大雪所覆蓋的時候,就好像久旱逢甘霖,那份激動,那份喜悅,人們才真切地感到,原來自己內心所肦望的,就是一場飄飄紛紛的大雪啊!
雪,在空中不急不慢地飄灑著,山巒,靜靜的。原野,靜靜的。河流,靜靜的。村莊,靜靜的。雪花飄落的時候,也是靜靜的。整個世界是如此的靜謐,但又是如此地充滿了靈氣:那厚厚的、晶瑩的積雪,使大地變得妖嬈活潑起來。
孩子們早己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紛紛跑岀室外,融入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之中。小狗也撒著歡兒在雪地上奔跑著,那一串串腳印就像一串串珍珠,把整個村莊串聯(lián)起來:村莊,又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打雪仗是孩子們的拿手好戲,這么好的積雪,怎能不過把雪仗癮呢?!剛開始是徒手單挑,小朋友們用手抓起積雪,奮力向對方砸去;接下來就是鍋碗瓢盆,兩軍對壘了。也許是嫌小手抓捏的雪太少,大家不知什么時候從家里拿來了飯碗和臉盆,從地上舀起一盆盆,一碗碗積雪,你拋向我,我擲向你,向對方頭發(fā)上,衣領里撥將下來,倒將下去。一會兒功夫,大家伙一個個全變成了雪人,頭發(fā)上,衣服上全是白白的,那是散落在上面的雪花;胸前脊背涼涼的,那是融化在里面的雪水呢!
雪人呢?自然是要堆的。這個時候,大人孩子們可是一起上陣了。先是大人們用鐵鍬將雪攏成一堆,拍打成雪人的形狀。雪人一般都是坐著的,而且塊頭都比較敦實。孩子們則根據(jù)自己的想像,開始塑造雪人的頭頸,五官和雙手。看!這個雪人的五官是那么的精致,端正,就是一個相貌堂堂的美男子??!眉毛是用煙灰描就的,黑黑的,濃濃的;眼睛炯炯有神,鼻梁捏得挺直,嘴唇用紅色的印坭涂得紅紅的,就是兩只耳朵太招搖了:兩塊硬紙片插在頭的兩側,明顯的招風耳!這個雪人應該是小二子堆出來的,他做事情總是馬馬虎虎:五官看上去那么模糊,仔細看看鼻子和嘴巴還是歪的呢;這個又是哪個小朋友堆出來的???頭和身子連在一起,肚子大大的,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尊彌勒佛。
下雪的時候,我倒是喜歡和小伙伴們去掰枯樹枝的。厚重的積雪壓斷了大量的樹枝,尤其是那些原先就已經枯死的樹枝,它們將斷不斷,隨時都有可能掉落下來。將這些樹枝掰下來也是為了以防不測。將兩根長長的竹桿頭尾相接地梱綁在一起,再在竹桿的頂端綁上倒鉤,幾個人扛著來到大樹底下,將竹杠樹立起來,倒鉤掛在枯枝的遠端,小伙伴們同時發(fā)力,隨著“一、二、三”,只聽見“咔嚓”一聲,碗口大的樹枝隨即掰落下來,隨之而下的還有飄飄灑灑的積雪。不到一上午的功夫,院子里就堆滿了各種枯樹枝。
這些年來,不知是氣候的原因(電視里經常說什么地球變暖之類的)還是防寒條件的改善,冬天似乎變得溫暖起來,雪,尤其是大雪,是越來越少見了。這樣看來,品味真正的冬天,還要回到昨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