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刮起了一陣“三生三世”的風(fēng),其實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后真的有一塊“三生石”,但是這塊三生石跟愛情沒有半點關(guān)系,講的是一個公卿子弟和僧人之間生死不渝的隔世友情,而且這個故事的源頭就在咱們洛陽,本期的聽見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這塊“三生石”背后的故事。
據(jù)《甘澤謠》記載唐代大歷年間,洛陽惠林寺有個僧人叫圓觀。圓觀能事田園,富有粟帛,當(dāng)時的人都稱他“富僧”。至于他的來歷,卻沒人能夠說得清楚。李源因為父親守節(jié)不降被安祿山殺死而悲痛萬分,于是他便到惠林寺隱居,李源在慧林寺跟園觀成為了忘年交。
不知不覺30年過去了。一天早上,李源和圓觀商量著要去蜀地一游,但是他們卻在入蜀路線上,兩個人產(chǎn)生了分歧。圓觀想走陸路,游長安,出斜谷。李源呢,想走水路,上荊州,過三峽。半年時間過去了,兩個人還是爭執(zhí)不下。最后兩個人決定乘船西行,從水路進(jìn)入蜀地。有一天,他們在岸邊停船休息,看見了一群汲水的婦女,圓觀突然就哭了,他說道:“我之所以不想走水路,就是因為怕見這些婦人??!”李源感到莫名其妙,只見圓觀長嘆一聲說道:“哎!在這群婦人中,有個孕婦姓王,是我的托身之所,她懷孕3年多還沒有生產(chǎn),就是因為我還沒來。今天,我既然見了,也是命中注定,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因果循環(huán)’?!闭f完因果,圓觀讓李源將一個符咒給那位婦人,并幫助其生產(chǎn),并囑咐李源在此停留幾天,將自己埋了,等到孩子生下來3日后去到那個婦人家中,如果那個孩子看見他笑了,便說明就自己認(rèn)出了他了。并約定12年后的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相見。
3天過后,李源如約去看新生兒。襁褓中,孩子果然對他甜甜一笑,李源的眼淚忍不住的掉了下來。12年后的中秋之夜,李源如約趕到杭州,正彷徨無計,忽然聽見遠(yuǎn)處有人在唱《竹枝詞》。隨著歌聲,出現(xiàn)一個牧童,李源一看,正是圓觀,于是李源上前施禮問好,牧童作答:“李公真是個誠信之士,但我與你道路不同,千萬不要靠近,咱倆的俗緣未盡,你要勤加修煉,咱們還能相見?!闭f完,圓觀又唱起《竹枝詞》,漸行漸遠(yuǎn)。
其實不僅愛情能夠矢志不渝,三生不變,友情亦可,就像司馬相如遇到楊得意,俞伯牙遇上鐘子期,人生得一知己何其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