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四季更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人類賴以生存的萬千世界。人自有生命的那刻起便血脈相連情感相依,遵循著亙古不變的天道法則。傳與承,養(yǎng)與孝,從此便成為生命成長與延續(xù)的永恒課題!
孝是人世間最純真美好的情感,是閃耀著人倫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穿越時空的心靈密碼,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晚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孝經(jīng),走進(jìn)我們情感最初的生發(fā)地,一同去放歌親情!
公元前495年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孔子在家閑坐,曾參在一旁陪坐。
2.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3.“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2“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fù)坐,吾語汝?!?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3“甚哉,孝之大也!”
2“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yán)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于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dǎo)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1人類掙扎著走過漫長的史前時代,我們的先靈在艱難求生的歲月里,認(rèn)識到了群體對于生存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最初步的人倫道德關(guān)系,贍養(yǎng)老人撫育少兒的觀念逐漸形成,這就是孝得自然本源??纯催@個孝字,上是老下是子,意思是子女?dāng)v扶著年邁的老人,活畫出善事父母為孝的內(nèi)涵,這種基于血緣親情的孝,也就自然的成為了人倫的本源,道德的基石。“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天經(jīng)地義,乃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
2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zāi)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3.與浩渺無盡的時間長河相比,人類的生命短暫,如泥沙、朝露般渺小,今天還在微笑的花朵,明日便在光陰中枯萎。我們只能以純凈之心去感知,那散布在靈魂和肉體中的溫暖和快樂,那源于永恒的愛,這就是孝的起點。
幾千年來,中國人把孝詠之于私塾,誦之于祠堂,習(xí)之于家庭,用之于國府,終把孝融于血脈,成為所有深情大愛的源頭,成為歷久不衰的文化基因。
1.孝是一種渴望,是稍縱即逝的溫柔,是潤物無聲的幸福,是讓有愛之人生命圓滿的那個句號。孝是一種力量,是對生命本身的敬重,是對人格尊嚴(yán)的捍衛(wèi)。孝??!愿它化為愛的光,照耀生命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