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行吟??(外兩首)
作者/鄒建
?
他帶著筆、陽光和思想
從陽光走向月光
背負(fù)著月光走進(jìn)生活
如水的月光,不染一絲塵埃
湖面平靜如鏡,照徹
歷史和人類的靈魂
他必須收起筆
忘記今天和所有過往的日子
才能坐在峻極峰之巔
聆聽每一塊石頭的傳說
慢慢梳理黃河那曲曲折折的心思
操一把古琴來應(yīng)和潁水的歌聲
在沒有陽光的地方播撒陽光
月光下的科爾沁草原
沒有奔騰的駿馬
只有流浪的詩人和簡單的行囊
嗚咽的馬頭琴聲繞著牧馬人的夢流淌
曠遠(yuǎn)悠揚(yáng),時(shí)而傾訴憂傷
盛滿一桶月光
洗滌褪了色的外套和
蒙塵的凌亂思緒
?
在桂林山水,在三峽兩岸
對歌
在伊春林海,在蜀山古道
吟哦
痛苦時(shí),獨(dú)自飲泣
失意時(shí),酒入愁腸
也許是為一場落花或秋雨
他是夜的精靈
但天亮后,只屬于陽光
只屬于生活
那抹炊煙
?
黃昏在炊煙中老去
一只晚歸的燕子斜穿我的童年
意外地剪斷了
那抹炊煙,至今淺淡
歲月成長,它愈加稀疏
?
秋收之后,油菜桿熊熊燃燒
那火光和彌漫的濃煙
積壓在我胸中,夜夜燎原
噼里啪啦的爆破聲
捧出奶奶剛烙好的饃
?
板栗分娩的日子
煙囪一下子多了起來
像稻場上的谷垛,緊挨著
貼近莊稼人的心
孩子們挎一籃子板栗球歸來
炊煙正將夜色
一點(diǎn)點(diǎn)吐出
跟爺爺旱煙袋里吐出的一樣
直到多年后才發(fā)現(xiàn)
那只旱煙袋已填不進(jìn)新的煙絲
奶奶的烙饃成了唯一會(huì)飛的
渴望,隨她一起融入暮煙中
?
偶爾喘息的煙囪
留守在七歲以前的村莊
一股股向上竄的是
爺爺最后一袋旱煙
還有我抓子玩
捏泥人的童年
低沉的嘆息??
多年沒有聽到老屋的嘆息
像是久違了父親半夜的咳聲
那越織越稠的蛛網(wǎng)
日復(fù)一日地爬滿心頭
?
奶奶最后的時(shí)光
伴著這低沉的呻吟
她的離去
一定加重了老屋的
嘆息,然而
漂泊的流云總是忽略
大地與根須的呼喚
?
以各種借口逃避的
是葉的青澀
秋風(fēng)中,殘存最后一滴淚
才發(fā)現(xiàn)老屋和它庇護(hù)下的童年
奶奶用以愛撫我的雙眸
干涸了幾十年
如果注定要葉落歸根
那就落到這許多的故事和期望里
將奶奶臉上的皺紋
慢慢撫平
?
總是害怕見到老屋
那里沒有奶奶
只剩下兩棵如蓋的柳樹
在歲月中
低沉地嘆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