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一闋“越人歌”從春秋穿越過來,在楚地飄蕩。越族女子打著雙槳,劃出一朵朵的漣漪。歌里唱的是愛慕,眼里流的是渴望,心里存的是一絲卑微。西漢奇書《說苑》中的《善說》一篇記載著這個(gè)故事,楚國王子鄂君子晰終被歌聲打動,微笑著與越女一同泛舟遠(yuǎn)行。
但銀白面具下的王子無鸞卻已丟失了微笑。他的“越人歌”中埋藏著父王猝死的疑竇,隱匿著叔父篡位的陰謀。他的“越人歌”被刀光劍影淹沒。
唱給誰聽?誰愿聽?誰聽得懂?懂歌,懂歌者,懂歌里面的心。
無鸞無法唱給婉后。那件華麗浴袍下包裹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gè)身體?繼母?皇后?皇太后?抑或是愛人?那個(gè)豐腴身子下隱藏的,又究竟是怎樣的一顆心?無鸞不懂得婉后。
無鸞無法唱給青女。她的眼睛太清澈了,清澈得如空山幽澗,不明白塵世險(xiǎn)惡。她的愛太無私了,無私到讓人懷疑這是不是愛,或許只是一場無知孩童的游戲。無鸞覺得,青女不懂得自己。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然而,“越人歌”再次唱響之際,卻是青女生命終結(jié)之時(shí)。毒藥在腹中燃燒,是什么仍然支撐她唱完一曲愛的挽歌?無鸞在青女的歌聲中聽出自己從未了然的深意。青女眼中那汪清澈依舊,原來無鸞終究也沒有懂得青女。
打漿的越女用越語唱出的“越人歌”被楚令尹子晰譯成楚語,也許這一譯一釋中,已失了真味。難道,泛舟女的心事和王子的微笑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滄海桑田后,其實(shí)仍只得一聲“君不知”。
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 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 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文本來源: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8:11 新浪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