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區(qū)一直以來都有用草藥治病的傳統(tǒng),對于那些人工采集的草藥,一般稱為生草藥,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廣州市面上還有不少生草藥鋪的。正因為這些生草藥使用十分普遍,所以一些上年紀有經(jīng)驗的人,往往不用找醫(yī)生開藥,自己就直接用藥。尤其對于外傷,或者風(fēng)濕骨痛這類常見病,往往就是自己憑經(jīng)驗找些生草藥來外敷,用藥并不十分講究。粵語里面外敷叫做“罨”,與說話的“噏”字同音,所以就有了句歇后語,叫“生草藥,噏得就噏”,指的是一些人信口開河,亂吹一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