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人公為了幫助呂克
去找呂克的爸爸談話
面包店師傅的態(tài)度讓他垂頭喪氣
但媽媽告訴小主人公:你不能這樣干涉對方的人生,就算是為了對方好。如果呂克知道你去見了他爸爸,說不定會怪你。這是他的人生,而只有他一個人能決定他的人生。你必須順應事實,放手成長,你沒有必要醫(yī)治好在成長路上與你擦肩而過的每個人,即使你成為最頂尖的醫(yī)生,也做不到這樣。
我們確實無權(quán)干涉別人的人生
可能連自己都厭倦了別人說的:我是為你好……
但對于小主人公來說
呂克不是那個擦肩而過的人
他是與小主人公一起長大的朋友、最好的密友
他們共同經(jīng)歷了許多許多
小主人公并不想放棄能夠幫助他的機會
就如我們有時不想放棄一樣
人的一生總是在做各種選擇
選擇多管閑事的幫助
或是選擇漠不關(guān)心的丟開
無論怎樣選擇
都無謂對錯
因為你所想所做的
未必會和對方感受到的一樣
《論語·憲問》中提到的內(nèi)容很有道理
細細思索品味后
很多疑團就一通百通了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們都不是圣人
更不是能預見未來的先知
面對和小主人公遇到的問題類似的事情
只要慎重思考過后再做決定
無愧本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