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這件事本身,可能并不那么丟人
微信公眾號:少喝熱水
by:應之 / 2016
不論是悲傷感人的電影,還是難以預見的分離,或是那些存在本身就是為了叫人流淚的事件,對我來說統(tǒng)統(tǒng)不管用。我就是不喜歡哭。
每個人的身邊都會存在那么一兩個像我這樣的人?;蚴巧岳淠?,或是出于善意和保護欲望,覺得自己是形同身邊人精神支柱的存在,如果自己都哭了,那么身邊那些受自己保護的人又該怎么辦呢?又是發(fā)生過一些超乎他們絕對實力范圍的可怕事件,讓他們深刻意識到哭這件事真的沒有意義。
“不哭”很酷,“哭”很丟人。
2.
“哭”在很多人的認知范圍中,已經(jīng)成為無能的代名詞。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為哭是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后都會做的第一件事,大家對于這種先天性的基礎(chǔ)技能都不太珍惜,就像新手村里村長給的初級鐵劍一樣,出了村口就丟了。即使在去更廣闊的長安城時被路上的野豬拱得茍延殘踹,也不愿意回頭把劍給撿起來。
我們討厭電視劇里動不動就哭什么都不做的女主角,我們討厭工作中總是抹眼淚而呆呆直立不前的伙伴,我們惡狠狠地質(zhì)問道:
“就他媽知道哭,哭能解決什么問題?”
同樣是宣泄情緒的方式,跟與其對應的笑不同,我們總覺得哭在表達傷心難過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浪費時間。
質(zhì)疑他人悲傷的真實性時,“就這么點破事兒有必要哭嗎?”
這是人們對于悲傷情緒的苛責,他們常常忘了,
作為一種基本的情緒,
悲傷的產(chǎn)生是根本不需要門檻的。
幸福的人總是相似,而不幸的人卻總有各自的不幸。
失去洋娃娃的三歲小女孩兒和破產(chǎn)了的億萬富翁,感受到的痛苦是一模一樣多的吧?
3.
為了實現(xiàn)世界和平的心愿,人們試圖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來替代“被強制去除的悲傷”的空白,那就是刻奇。
每年4.1張國榮的刷屏,周星馳新電影上映后“我們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之類標語的流傳,某處發(fā)生災難后當事人微博底下毫無成本的蠟燭留言長隊,還有最近楊絳先生的離開……明明是與自己毫無瓜葛的事件,卻美名其曰“懷揣著身為人類的悲憫”而在此不斷煽情。
這樣的說法可能聽來冷漠,但是,相比于這些大的悲傷,大的愛,我覺得或許更應該關(guān)注我們自身的情緒。就像某地流浪狗基地轉(zhuǎn)移,與其轉(zhuǎn)發(fā)刷屏發(fā)著流淚的表情說“請好心人快去領(lǐng)養(yǎng)吧不然它們就要被處理了”,不如對自己家樓下的那只流浪狗好一點。
如果我們無法忠于自己的情感,卻去為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大事件而去抒發(fā)悲天憫人的情懷的話,這只是一種情感消費。
我們知道自己離不開悲傷,所以借以此類事件來消費悲傷,此類事件由于善惡分明而不容苛責,因而十分體面。而那些平時指責流淚無用的的人,此時卻會反過頭來指責那些發(fā)生類似事件后不作悲傷表態(tài)的人。
這個社會上大多數(shù)人其實都表里不一,
他們做出違背自身意志的事情,
只是因為害怕被世界異化。
4.
5.20的晚上,我給hokin打電話,殺豬般地嚎哭了整整半小時。
起因很簡單,我喜歡一個男孩子喜歡了半年,為他做了很多事,結(jié)果毫無回應,搞到后來這犢子好像還騙了我。那天晚上給那個男孩子發(fā)完了最后的短信之后我開始刪照片,從半年前開始,刪了兩百多張,這半年里頭我傻逼的形象又紛紛在我眼前過了一遍。最后我去看他微博,他把我微博給拉黑了,我就也試著拉黑了他,結(jié)果左下角原本應該是寫著關(guān)注的地方變成了“移除黑名單”.
媽的,黑名單?。∥铱粗托耐?,一想到我的微博在他眼里居然是這樣的,我就受不了了,委屈極了,我就想這人咋能這么對我啊,太狠心了吧。就打電話了,不???,哇哇亂哭,用胳膊擦眼淚的那種,一邊哭一邊說話,整整半小時,嗓子都啞了。然后我跑去窗臺抽煙,哭太猛了導致頭疼。我一邊抽一邊唱歌,窗開著,風也不停吹,還有點小雨。
寧波這幾天老下雨。
困擾了我整整半年的那個人,好像真的就這么消失了。
5.
半年不算長,喜歡人也不是第一次,無論怎么看,這都不是什么特別值得拿出來說的一個流眼淚的理由。
我要是把這件事告訴我的認識有幾年的朋友,他們只會說:“應之啊,你怎么變成這樣了?”對他們來說確實值得驚訝,畢竟我自初三畢業(yè)到現(xiàn)在就沒為男人掉過眼淚了。但我就是哭了,不僅如此,我還很為這件事高興,高興到拿出來發(fā)朋友圈的地步。
我覺得很好,眼淚很好,直面自己的情緒也很好。
覺得自己像一個經(jīng)歷三個月旱災后的農(nóng)民終于等到一場暴雨,“??!原來我這么需要它?!蔽疫@樣想。所以哭并不是什么卵用都沒有,當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時候,它相當有用。
至少這半小時的眼淚啊,帶去了我整整四斤的體重。
所以,我在此呼喚大家,跟我一起,成為一個哭作寶。
6.
所謂眼淚啊,是流出來就能把心酸和悲傷都沖走的好東西??傻扔幸惶炷銈冮L大成人就會明白,人生中還有眼淚也沖刷不干凈的巨大悲傷,還有痛苦讓你們即使想哭也不能流淚。
所以真正堅強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聲,懷揣著一切痛苦和悲傷,即便如此也要帶著它們笑著前行。
哭本身并沒有什么丟人的,它可能不過代表了你還沒有長大。先不論長大還會有長大的艱難呢,就單單說沒長大的這段可以肆意流淚的時光,就足夠去珍惜了。
像《春光乍泄》最后。張宛要去天涯海角,把留聲機留在那里。黎耀輝哭啜泣著,留下了他永恒的哭聲。
我想,他并不是想永遠和眼淚相伴吧。
我想,他是懷念那些為何寶榮流淚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