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寒風(fēng)夾著雪花,河流鑲嵌了玻璃窗,大山穿上了厚重的白棉襖,長白山深處的吃貨們,都去了哪里呢。哦,忘了說,今天我們說的吃貨是——熊瞎子!
東北人將黑熊稱作“黑瞎子”,為什么叫“黑瞎子”呢?因?yàn)楹谛芴焐暳Σ惶?,很難看清百米之外的景象,但它們的鼻子和耳朵卻非常靈敏,順風(fēng)可辨別 500 米以外的氣味,聽到 300 米外的腳步聲。在黑熊的活動范圍內(nèi),只要種上糧食,它們準(zhǔn)能找到。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黑熊喜歡四處轉(zhuǎn)悠,倘若莊稼成熟了,這些慵懶的吃貨轉(zhuǎn)悠得更歡了。哪塊地里種玉米,哪塊地里種豆子,哪塊地里種高粱,黑熊全都知道。每年玉米剛拉纓鼓粒,這幫饞東西就立起后腿,扭扭搭搭地向玉米地走去,美滋滋地啃起青棒子來。
有人說,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扔一棒,最后就剩一棒。也有人說,黑瞎子缺心眼兒,遭遇黑瞎子攻擊時(shí),倘若躺下裝死,黑瞎子用腳掌推一推,再用鼻子聞一聞, 人沒有動彈, 它們就走了。 事實(shí)上,黑熊才不缺心眼呢!只是它們喜歡吃活物,不習(xí)慣吃死去的東西。黑熊還喜歡爬樹,秋天上樹摘山梨和圓棗子,經(jīng)常發(fā)生黑瞎子跌膘(從樹上摔地上)的事故。那也不是因?yàn)槿毙难鄣脑?,?shí)在是它們的身體太重了。
長白山的黑熊有冬眠習(xí)慣,通常在樹洞、巖洞和地洞、原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洼地建立巢穴。在長白山區(qū)有一種樹叫“枯楊”。這種樹能生長幾百年,但到一定的粗度樹心就爛了,久而久之形成枯洞。黑熊常常在枯楊樹洞里過冬,然而它們也很狡猾,冬眠的樹洞洞口常常在樹干上,這樣安全系數(shù)高。黑瞎子冬眠不吃不喝,以舔舐自己的腳掌來維持生命,但它不是像蟄伏在洞穴里的蛇類動物呈半死的狀態(tài)。
正值冬季,黑熊早已將身體的脂肪儲存起來。在冬天最寒冷的季節(jié)里,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也積滿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軟,常常沒過膝蓋。西北風(fēng)呼呼地刮過樹梢,黑熊不得不躲進(jìn)大樹洞里,不吃不動,處于半睡眠狀態(tài),冬眠后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jié)省身體的新陳代謝,有時(shí)也用舌頭舔著又肥又厚的腳掌,不耐煩地等待著春天,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