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酬知己
原創(chuàng)隨筆
讀書尚不足用萬卷做度量,但我,卻清晰地深愛著百年孤獨。入選最愛的原因有二,其一就是自愿地反復翻讀,對個中情節(jié)爛熟于心;其二,就是很大程度上它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影響著我的世界觀。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只在于在它的故事中看到了有些陌生而又似曾相識的新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逐漸認識到了曾經(jīng)被忽略的一部分自己。這幾年,這一點對我?guī)椭艽?。在這世上,若說了解人性,對自我的了解往往卻被人視作無用,很多人寧愿去剖析名人警句,但其實最偉大的人都是從最渺小的自我認知開始。
今天講講我自己的例子吧,第一次讀到馬孔多的那年,那是七年前的大一,一個滿心都崇尚著自由的小丫頭,好不容易脫離應試陰霾,天高海闊,感覺全天下都是我流浪的方向,到處都是我憧憬著的江湖。那時的我,最愛看的一個情節(jié)是,奧雷利亞諾帶著二十一個人離開馬孔多的那夜。一句『請不要再叫我奧雷里托,我現(xiàn)在是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唬钗仪橄萦⑿蹥飧挪荒茏园?。甚至當他裹在沾滿血跡的毯子里回家時,我都在狂喜著期待著,因為堅信著他一定會卷土重來。然而當他反復做小金魚時,那一個蒼老無奈的老人形象出現(xiàn)時,直至死去,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我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怎么會是這樣一個結(jié)局!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那一瞬間我后脊發(fā)涼,原來生活的本質(zhì)只是,只身一人奔赴死亡。從圖書館走回宿舍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平時總抱怨那么長的一段路,在仿佛洞悉了生命奧秘之后,一眨眼的功夫就走完了。沒錯,世間只有兩件公平的事情,一是一人一天只有24小時,二是每個人最終都要死去。世間萬物與眾人,都不在時間和死亡的寬恕名單里。
然而,2015年再翻起這本書時,我不是因為早已知曉情節(jié)而擁有了上帝視角,卻是由于如今,心境有了大大的不同,而心平如水。翻出三年前到美國發(fā)的第一條朋友圈,我說《百年孤獨》是我?guī)У奈ㄒ灰槐局形臅?。是因為剛巧辦簽證那天,去了一趟王府井的新華書店,一進門大大的一個海報寫著,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當場吐血^_^,合著以前買的都是盜版嗎,立刻拎了一本,回到家一眼沒看就直接塞到了行囊里。
倒時差的時候就想,現(xiàn)在讀著它,還真是應景。于是,它就又跟著我一同經(jīng)歷了這三年。2014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去世的時候,它又火了一把,不知道算不算挺諷刺,幾位中國好朋友借讀,都反映說讀不進去,我恨鐵不成鋼地繼續(xù)把它擺回我的床頭。
馬孔多,這個在《百年孤獨》里誕生又消失的城市。它竟能帶給我故鄉(xiāng)感,我想主要是因為梅爾基亞德斯回到了這里。吉普賽人的生命是最沒有根的吧,流浪在他們的歌里,漂泊在他們的血中。而他,成了馬孔多第一個死人。他第一次復活正是因為他難以忍受死亡的孤獨,執(zhí)著于生命。然而活了之后,他得到了家庭的照料,反倒加劇了衰老進程。書的最后,借加泰羅尼亞智者之口,馬爾克斯告訴和我一樣的讀者『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zhí)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云煙』。
人生就是這樣在與孤獨的博弈中,從不想活到不想死,最后的幾個瞬間又往往釋然,明白孤獨其實才是一生最忠實的老朋友。葉落歸根這句老話給了無數(shù)人安心的期待,仿佛只要回去,一切都還如舊故在,這也許就是鄉(xiāng)愁的意義。席慕蓉也老了,她的詩中不再是情愛意濃了,漫出的居然也都是些鄉(xiāng)愁。其實內(nèi)蒙草原,是她父母的老家,她并沒有記憶,但當她終于聞到了老父親念念不忘的草原味道時,她哭了。她寫道,『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歌中沒有你的渴望,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想著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只身到異國他鄉(xiāng)的時候,我內(nèi)心不曾有過一絲恐懼和遲疑。當身邊膚色不同,文化不同的同學們,在遇到同胞老鄉(xiāng)時,還會用鄉(xiāng)音聊上一會兒,我很難不重新思索故鄉(xiāng)的意義。記得某個午覺醒來,忽然想起那個在山東一個小城,我的馬孔多,我的家鄉(xiāng),那個破舊的曹州路上,那抹油茶飄出的味道?;孛窭喜搁g的一條暗黃麻繩,在油皮紙的包裹外,熟練地打一個活結(jié)。遇上年節(jié),還要再另墊一頁印了吉祥話的紅紙?;氐郊依?,迫不及待地用開水沖一大碗,滿足下肚,唇邊滿是堅果醇香。細節(jié)重現(xiàn),大抵是在失憶和回憶相互覆轍中的自我救贖。正如老上校無數(shù)次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說來簡單,南橘北枳也好,葉落歸根也罷,上蒼自是懂得鄉(xiāng)愁的存在,那是我們在漫天的孤獨中自始至終可以遙遙相望的北極星。
喜歡讀或者打算聽百年孤獨的朋友,歡迎來收聽我的節(jié)目。
我在馬孔多,等你,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