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依棉襖
文/張?jiān)蒲?夕陽下,我將太陽的香味、余溫與衣服一同疊起。明天這些衣服將隨愛心專車,郵向邊遠(yuǎn)山區(qū),不適合捐獻(xiàn)的對接環(huán)保公司。
去年,我清洗了閑置的衣物,打包背到郵電局,想郵給需要的人,工作人不耐煩地說,網(wǎng)上的地址你也信?寄了都退回。旁邊一時尚女郎幫腔,是啊,誰要?我的衣服可都是名牌,過時嶄新的我都扔。門外雖秋陽暖融,我卻覺得透心涼。
疊呀疊,誒,兒子的小棉衣!思緒霎時被我裁成兩束,一束遙想某個孩子穿上棉衣時的開心樣,一束回憶童年往事。
上一年級那年冬天特別冷,“火籠當(dāng)棉襖”依然是貧窮鄉(xiāng)村的主唱。校長三令五申不準(zhǔn)帶火籠,但任風(fēng)撒野的教室里,一雙雙凍得發(fā)紅的腳丫,仍搭在火籠上。 ???
有一陣,我們不僅帶火籠,兜里還揣著豆子、小柴梗。伴隨著噼啪作響,教室里飄滿誘人的豆香,我們嫻熟地用柴梗夾豆,送到嘴邊一吹,趕走灰燼和熱氣,拋往嘴里嘎嘣嘎嘣響。
上課了,女生膽小不敢再烤,男生才不管呢。不一會兒,老師的講課聲里飄悠著豆香,混雜著焦味、襪子的酸臭和升騰著的絲縷煙霧。
校長路過,沖進(jìn)教室正要呵斥,老師向他擺手柔聲說,孩子們太小,扛不住冷和饞。
那句溫柔的話語,溫暖我們整個冬天。
12月3日,當(dāng)我載著倆大袋衣物來到文體局門口,一眼瞧見縣慈救會的愛心紅馬甲們,像一只只可愛的紅蜜蜂,有條不繁地忙著收舊衣、打包、裝車,一股暖意從心底蕩漾開來。
(責(zé)任編輯:錢昀 ?550字)可以。
終校:袁志英。小評:可用可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