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收聽,期待你對本期節(jié)目的評論留言哦~
怎么和孩子談‘性’
2016-12-01?吳月波
現今我國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齡比父母那一代提前好幾歲。在一個媽媽聚集的QQ群里,媽媽們聊著聊著,不知不覺聊到孩子的性教育上。天天媽媽小學六年級的女兒已經開始發(fā)育了,寶寶媽媽在動員寶寶割,再有一個9歲的男孩子關心精子是怎么跑到卵子里面去的,還有10歲的孩子問意外懷孕是怎么回事。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與我們那個年代有多么的不同。
與其孩子被動地感知,最后被動地受傷,還不如把性教育做在前面。
提起性教育,很多家長幾乎持避而不談的態(tài)度。但是,隨著孩子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發(fā)育逐漸成熟,性教育已經成為擺在桌面上的“必修課”了。如何給孩子傳授關于性的知識?其實,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的態(tài)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位媽媽說,她發(fā)現兒子臉紅了。
起因是,某天她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談到孩子的過家家游戲,兒子說班上的女生親了他,說完自己便臉紅了,然后就躲在了被窩里面。
當這位媽媽試圖再和兒子去談這個過程的時候,兒子很快就轉移了話題,再談及親他的女生時候,兒子把班上的這位女生和其他的幾位好朋友歸在一起,說他們只是好朋友。不常有時間可以和孩子這樣互動,這次的聊天讓這位媽媽覺得,兒子好像忽然就長大了,他已經懂了很多的事情,兒子這個時候是算是小戀愛嗎?這位媽媽說,是不是該引導下孩子,但又覺得和孩子談這些話題的時候有些尷尬。
畢竟,和孩子談性教育,對于大部分父母來說,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孩童時期,我們都會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個經典的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
?
而我們常常聽到的答案是:“大樹下?lián)靵淼摹?,“路邊撿來的”,甚至還有廁所撿來的…。
孩子對生命的永遠會有一個關心的主題:我從哪里來?!我是怎么樣來的?!這是人類對生命好奇的本能。而關鍵的問題也在這里,因為我們成年人知道,生命誕生的來源和‘性’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很多父母覺得和孩子談“性”不好,其實是羞于談“性”。因為這很容易勾起我們自己內心對“性”難以啟齒的羞恥感,我們常常會因此對兒童說不可以說這些話題。比如,當孩子去觸摸自己的生殖器官的時候,我們常見的一種方式是,父母不和孩子解釋,只是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是不好的、很丑的事情。
其實,孩子是在認識自己的身體。孩子對生殖器官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不同,對孩子來說,他是在認識自己的身體,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去認識他人,去認識這個世界。就像孩子發(fā)現自己的手、眼睛、鼻子…一樣。這只是單純的認識,不帶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當孩子成長到3-5歲左右,或早或晚的,他們都會對自己的身體發(fā)生興趣,繼而了解自己的性別,甚至是關注男女性別的差異。比如孩子們會留意到,為什么女生可以穿裙子,為什么男生的頭發(fā)是短短的。這時候孩子是在認識兩性的差異。
?其實,和孩子談‘性’,談的是你對‘性’的態(tài)度。孩子,只是在你的態(tài)度下去理解‘性’是什么。你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是珍貴的還是丑陋的;你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感覺到,兩性關系是美好的還是羞恥的。
如果,成年人不和孩子探討,不許孩子討論這些話題,強行的制止和干擾。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僅破壞了孩子情感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進程,甚至讓孩子不經意的接受了成年人投射過來的那些世俗化的觀念。
如果你看到你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好奇,你看到你的孩子開始對婚姻關系話題感興趣,請好好珍惜這些時光。這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最好的機會。
當孩子問你:“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你可以告訴孩子,他/她是爸爸媽媽相愛的結晶,因為爸爸媽媽相愛,所以孕育了新的生命,就是你,你是在媽媽肚子里慢慢發(fā)育長大的,等到足夠的時間,你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來到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