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顿|中文乱码在线播放亚洲

<object id="6gxjn"><tt id="6gxjn"></tt></object>
<span id="6gxjn"></span>
  • <address id="6gxjn"><ul id="6gxjn"><strike id="6gxjn"></strike></ul></address>
  • <label id="6gxjn"></label>

    <style id="6gxjn"></style>

    <address id="6gxjn"></address>
    <pre id="6gxjn"></pre>
    《論語》先進篇第十一  第15--25章 解說、評析、誦讀

    《論語》先進篇第十一 第15--25章 解說、評析、誦讀

    2021-10-03    15'10''

    主播: 雁來花開

    255 4

    介紹:
    【原文】 11.15子曰:“由之瑟(1)奚為于丘之門(2)?”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3)也。” 【注釋】 (1)瑟:音sè,一種古樂器,與古琴相似。 (2)奚為于丘之門:奚,為什么。為,彈。為什么在我這里彈呢? (3)升堂入室:堂是正廳,室是內(nèi)室,用以形容學習程度的深淺。 【譯文】 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么在我這里彈呢?”孔子的學生們因此都不尊敬子路??鬃颖阏f:“仲由嘛,他在學習上已經(jīng)達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 【評析】 這一段文字記載了孔子對子路的評價。他先是用責備的口氣批評子路,當其它門人都不尊敬子路時,他便改口說子路已經(jīng)登堂尚未入室。這是就演奏樂器而言的??鬃訉W生的態(tài)度應該講是比較客觀的,有成績就表揚,有過錯就反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又樹立起信心,爭取更大的成績。 【原文】 11.16子貢問:“師與商(1)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唬骸叭粍t師愈(2)與?”子曰:“過猶不及。” 【注釋】 (1)師與商:師,顓孫師,即子張。商,卜商,即子夏。 (2)愈:勝過,強些。 【譯文】 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二人誰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說:“子張過份,子夏不足?!弊迂曊f:“那么是子張好一些嗎?”孔子說:“過分和不足是一樣的?!?【評析】 “過猶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體說明。既然子張做得過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兩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對此二人的評價就是:“過猶不及”。 【原文】 11.17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為之聚斂(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注釋】 (1)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還要富有。 (2)聚斂:積聚和收集錢財,即搜刮。 (3)益:增加。 【譯文】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還要富有,而冉求還幫他搜刮來增加他的錢財??鬃诱f:“他不是我的學生了,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吧!” 【評析】 魯國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將公室,即魯國國君直轄的土地和附屬于土地上的奴隸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剝削方式取代了奴隸制的剝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經(jīng)濟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來。孔子的學生冉求幫助季氏積斂錢財,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氣,表示不承認冉求是自己的學生,而且讓其他學生打著鼓去聲討冉求。 【原文】 11.18柴(1)也愚(2),參也魯(3),師也辟(4),由也喭(5)。 【注釋】 (1)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學生,比孔子小30歲,公元前521年出生。 (2)愚:舊注云:愚直之愚,指愚而耿直,不是傻的意思。 (3)魯:遲鈍。 (4)辟:音pì,偏,偏激,邪。 (5)喭:音yàn,魯莽,粗魯,剛猛。 【譯文】 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評析】 孔子認為,他的這些學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對他們的品質(zhì)和德行必須加以糾正。這一段同樣表達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是一種折衷調(diào)和思想,調(diào)和與折衷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相對的、暫時的??鬃咏沂玖耸挛锇l(fā)展過程的這一狀態(tài),并概括為“中庸”,這在中國古代認識史上是有貢獻的。 【原文】 11.19子曰:“回也其庶(1)乎,屢空(2)。賜不受命,而貨殖(3)焉,億(4)則屢中?!?【注釋】 (1)庶:庶幾,相近。這里指顏淵的學問道德接近于完善。 (2)空:貧困、匱乏。 (3)貨殖:做買賣。 (4)億:同“臆”,猜測,估計。 【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學問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貧困。端本賜不聽命運的安排,去做買賣,猜測行情,往往猜中了。” 【評析】 這一章,孔子對顏回學問道德接近于完善卻在生活上常常貧困深感遺憾。同時,他對子貢不聽命運的安排去經(jīng)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滿,這在孔子看來,是極其不公正的。 【原文】 11.20子張問善人(1)之道,子曰:“不踐跡(2),亦不入于室(3)?!?【注釋】 (1)善人:指本質(zhì)善良但沒有經(jīng)過學習的人。 (2)踐跡:跡,腳印。踩著前人的腳印走。 (3)入于室:比喻學問和修養(yǎng)達到了精深地步。 【譯文】 子張問做善人的方法??鬃诱f:“如果不沿著前人的腳印走,其學問和修養(yǎng)就不到家。 【原文】 11.21子曰:“論篤是與yǔ(1),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注釋】 (1)論篤是與:論,言論。篤,誠懇。與,贊許。意思是對說話篤實誠懇的人表示贊許。 【譯文】 孔子說:“聽到人議論篤實誠懇就表示贊許,但還應看他是真君子呢?還是偽裝莊重的人呢?” 【評析】 孔子希望他的學生們不但要說話篤實誠懇,而且要言行一致。在第五篇第10章中曾有“聽其言而觀其行”的說法,表明孔子在觀察別人的時候,不僅要看他說話時誠懇的態(tài)度,而且要看他的行動。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 【原文】 11.22子路問:“聞斯行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注釋】 (1)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過人。 【譯文】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涂了,敢再問個明白?!笨鬃诱f:“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評析】 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原文】 11.23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痹唬骸白釉冢睾胃宜??” 【譯文】 孔子在匡地受到當?shù)厝藝?,顏淵最后才逃出來??鬃诱f:“我以為你已經(jīng)死了呢?!鳖仠Y說:“夫子還活著,我怎么敢死呢?” 【原文】 11.24季子然(1)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wéi異之問,曾zēng(1)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3)矣?!痹唬骸叭粍t從之(4)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注釋】 (1)季子然:魯國季氏的同族人。 (2)曾:乃。 (3)具臣:普通的臣子。 (4)之:代名詞,這里指季氏。當時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 【譯文】 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你是問別人,原來是問由和求呀。所謂大臣是能夠用周公之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如果這樣不行,他寧肯辭職不干。由和求這兩個人,只能算是充數(shù)的臣子罷了?!奔咀尤徽f:“那么他們會一切都跟著季氏干嗎?”孔子說:“殺父親、殺君主的事,他們也不會跟著干的?!?【評析】 孔子這里指出“以道事君”的原則,他告誡冉求和子路應當用周公之道去規(guī)勸季氏,不要犯上作亂,如果季氏不聽,就辭職不干。由此可見,孔子對待君臣關系以道和禮為準繩的。這里,他既要求臣,也要求君,雙方都應遵循道和禮。如果季氏干殺父殺君的事,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對。 【原文】 11.25子路使子羔為費bì宰。子曰:“賊(1)夫人之子(2)。”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3)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子曰:“是故惡wù夫佞者?!?【注釋】 (1)賊:害。 (2)夫人之子:指子羔。孔子認為他沒有經(jīng)過很好的學習就去從政,這會害了他自己的。 (3)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這里“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壇。古代國都及各地都設立社稷壇,分別由國君和地方長官主祭,故社稷成為國家政權(quán)的象征。 【譯文】 子路讓子羔去作費地的長官。孔子說:“這簡直是害人子弟?!弊勇氛f:“那個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靈都是學習,難道一定要讀書才算學習嗎?”孔子說:“所以我討厭那種花言巧語狡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