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第13天,今日知識點:象征符、意義、象征性互動論、“鏡中我”。先看文本,再跟著音頻來背誦,一遍兩遍反復記憶。夯實基礎,輕松無壓力!
象征符
象征符是對象事物之表象的載體。
與信號相比,象征符則具有不同的性質:
①象征符必須是人工符號,是人類社會的創(chuàng)造物;
②象征符不僅能夠表示具體的事物,而且能夠表達觀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③象征符不是遺傳的,而是通過傳統、通過學習來繼承的;
④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創(chuàng)造的,這就是說象征符在與其指代的對象事物之間不需要有必然的聯系,它們的關系具有隨意性。
語言就是一種典型的象征符體系。
意義
意義是指人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物的認識,是人給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是人類以符號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容。意義的范疇涵蓋了人類在傳播活動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內容,包括意向、認知、價值等。
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意義是普遍存在的,并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傳播,實質上也就是意義的交流。意義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之一。
意義本身是抽象的、無形的,但可以通過語言以及其它符號得到表達和傳遞。因此,符號是意義的載體和表現形態(tài)。符號意義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明示意義與暗示性意義;外延意義與內涵意義;指示性意義與區(qū)別性意義。
象征性互動論
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又稱為象征性互動論,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象征符和意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換句話說,這個理論認為人類傳播通過符號及其意義的交流而發(fā)生,因此,可以通過認識個人如何賦予他們與其他人的交流的符號信息以意義,從而理解人類行為。
象征性互動是符號學在社會心理學方面的應用,它是一個寬闊的視野,而不是一種特殊的理論,它首先由美國芝加哥學派學者庫利和米德創(chuàng)立,后經布魯默總結提出。
庫利的“鏡中我”與“初級群體”思想
庫利主要發(fā)展了兩個概念,第一個是“鏡中我”概念。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關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們總是在思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觀念。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對方。“鏡中我”概念由三個階段構成:①我們所想象的我們在別人面前的形象,這是感覺階段,是我們設想的、他人的感受;②我們所想象的、別人對我們這種形象的評價,這是解釋或定義的階段,即我們想象的他人的判斷;③由上述想象產生的某種自我感覺。
庫利認為:我們總是再想象,而在想象中我們得到了其他人心目中對我們的評價、判斷。庫利“鏡中我”思想與他的初級群體思想密切相關,庫利認為初級群體是人們的自我觀念發(fā)展的搖籃。初級群體的特點使人們親密無間,有面對面的直接交往和合作。這種群體為個人的社會化和個人的理想奠定了基礎。初級群體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同事等。
今天的任務完成啦!恭喜你累積了46個知識點,記憶效果如何,趕快到評論區(qū)打卡回憶吧~上墻記錄你今天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