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復工,不少人難免有抗拒工作的情緒——無論是熱愛某份工作還是覺得在做“狗屁工作”。這期跳島FM就聊聊bullshit jobs,如果你在做一份喜歡的工作,是不是也必定包含有討厭的部分?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那到底是什么讓你一直有事可做?
美國人類學家、《狗屁工作》的作者大衛(wèi)·格雷伯說:“地獄就是一群人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完成一件他們不喜歡、也不太擅長的任務上?!碑敓o意義的工作把工作場所變成真人秀場,當受雇者為了薪資表演必不可少的忙碌角色,“狗屁工作”就誕生了。那些可能不是真正“有必要”的工作是怎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果職業(yè)不是志業(yè),那怎么處理兩者之間的“緊張關系”? 就算從事的是個人志業(yè),只要作為一項工作,是否必然是痛苦的?“限于專業(yè)化的工作而放棄浮士德式的個人全面發(fā)展,是現(xiàn)代世界中任何有價值的工作的前提條件”,我們只能生活在社會勞動分工的“固定角色”中,將投入工作視為無條件的義務嗎?
本期節(jié)目,我們邀請了曾在跳島FM第5期中談“過勞時代與自我剝削”的復旦大學教授馬凌,以及任教于上海財經大學的經濟學學者梁捷。一起探討為什么我們會被“狗屁工作”剝削?!熬蜆I(yè)環(huán)境惡化”與“工作是人生目的”這兩個觀念某種意義上構成了“合謀”,我們該如何從這種狀況中出走?
【時間軸】
02:11 什么是“狗屁工作”?當代社會有不帶“狗屁”成分的工作嗎?
16:11 為了進補習班的補習、給深夜加班的人送外賣:“狗屁工作”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需求?
26:50 “工作”的兩種含義和一種痛苦:卑賤的工作和高貴的創(chuàng)作都是痛苦的
27:37 用“痛苦”的工作換來享受生命的時間,才是一個正常的循環(huán)
29:01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限于專業(yè)化的工作而放棄浮士德式的個人全面發(fā)展,是現(xiàn)代世界中任何有價值的工作的前提條件?!?34:47 《工作與時日》:早在古希臘時代,通過工作追求財富的意識就已存在
40:05 當代文學作品中的工作經驗:路內寫工廠,阿乙寫警察
48:53 西西弗斯神話當代“續(xù)寫”:下班后玩游戲也可以是一種新型“奴役”
1:04:02 從“就業(yè)環(huán)境惡化”和“必須熱愛工作”的合謀中出走
【主持】
里維奇,媒體人、文學評論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嘉賓】
馬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活躍于豆瓣上的書評人。(豆瓣ID: malingcat)
梁捷,學者,任教于上海財經大學,近期在“看理想”上連載音頻節(jié)目《別怕,這就是經濟學》。
【節(jié)目中提到的書】
Bullshit Jobs by David Graeber
《債》 [美]大衛(wèi)·格雷伯 著
《無政府主義人類學碎片》 [美]大衛(wèi)·格雷伯 著
《告別施舍》 [英]格里高利·克拉克 著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德]馬克斯·韋伯 著
《學術與政治》 [德]馬克斯·韋伯 著
《工作與時日》 [古希臘]赫西俄德 著
《蜜蜂的寓言》 [荷]伯納德·曼德維爾 著
《裝臺》 陳彥 著
《自由與愛之地》 云也退 著
《斯通納》 [美]約翰·威廉斯 著
【本期嘉賓推薦圖書】
《西方的妄想》 [法]達尼-羅伯特·迪富爾 著
《關鍵詞》 [英]雷蒙·威廉斯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貓弟
【統(tǒng)籌&監(jiān)制】Bake
【策劃】里維奇 貓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視覺設計】孫曉曦 甘信宇
【音樂】上海復興方案
片頭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