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隨筆
夏去秋來,心情是愉快的。仿佛打了一個轉(zhuǎn)向,生活就有了一些新的可能。
這種感覺很棒。就像行車在山路上,每一次拐彎,都有風從面頰滑過,帶來松木、野草和山體的氣息。
所以,談到秋天,我很少感到蕭瑟、凋敝或沮喪?;蛘哒f,這種恰當其時的蕭瑟,反而是必要的調(diào)劑,能讓人自然地慢下來,又豐富起來,成為與大地和生活都更近的思考者。
更何況,初秋高遠、開闊、明凈,適合遠眺,尤其是極目遠眺。譬如此時,你若抬頭,把眼睛和心思都放得遠遠的,遠遠的,就會在一瞬間遇見“天高云淡”這個詞。
四季之中,唯有初秋,能稱得上這樣的詞。
人也是如此,跋涉半生,有了閱歷沉淀,自覺卸下負擔與矯飾后,才能顯露出精神的明亮之色,像在秋水里洗過一樣。
這,好珍貴。
《管子》說:“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笔?,沒有什么不好的。心念上收一收,行動上收一收,這樣原本分散的事情、精力都慢慢聚攏,更容易形成為光,清亮清亮的。
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每五天,都是細微的變化。人在這樣的變化之中,是舒展的。清早或者傍晚,隨便走走,看看,無須很快樂,就已是快樂了。
就像王勃,寫下《滕王閣序》的時候,眼里既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心里又明白“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這,也是我喜歡秋天的緣故。好像從秋天開始,我們就不僅僅是經(jīng)歷生命,更是在欣賞生命了。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倪妮在上海,祝你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