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簾茶煙半窗竹影》
文/似水若煙
說不上是夢也不知是否是幻?只覺得山里的一草一木充滿了寧靜,那雨滴落的聲音分外的空靈,那風吹樹梢的舉動分外的輕盈,那霧鎖山頭為籠罩的時候猶如仙境??偸悄菢拥膽岩芍?,前生是否是那山里廟前門外的小草?或是木魚案上的一縷輕煙?抑是那芭蕉葉上一葉葉空階滴到明的雨滴?
倚窗聽雨的時候,仿佛能聞到空中似有若無的淡淡香味,那香味從唐詩里的熏籠到宋詞里的閨怨。細想著,卻并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深宮爭寵,那些不見刀光卻充滿血影的爾虞我詐,早就失去了熏籠那種淡泊淡然的氤氳,也沒有了怡情怡性的縹緲。這份本來充滿禪意的熏香,生生成了媚俗。
是“熏爐蒙翠被,繡帳鴛鴦睡”么?如此含情脈脈,如此嬌容含羞,如此香艷濃情雖然溫情溫馨,那一份甜蜜,那一絲幻想,那一種癡情,那一份紅塵春宵一刻,美則美矣!卻終是毫無新意。這香,濃艷;這煙,俗氣。
透過窗,外面煙雨蒙蒙??諝饫锓茄\所散發(fā)的之香可比。不管熏籠如何清香撲鼻,如何清幽雅致,總歸是人為的。那煙雨迷茫里透出絲絲清冽,乃是水的氣息,雨的韻味。那些草的青翠,泥土的憨厚,近乎透明的無遮無擋淡而執(zhí)著。
一木而知春。枝枝芽芽盡是生命的笑意。是雨露滋潤著樹木,還是樹木助長著雨聲?是春意給予草木生命,還是草木賦予煙雨綠意?是草木索求著陽光雨露與空氣,還是陽光雨露與空氣沒了草木,也就了無含義?
是我們養(yǎng)了花還是花美了我們的生活?是我們付出心血培育還是它們綻放整個生命給予?是我們欣賞它們,還是它們美化了一種叫靈氣的東西。
雖說最愛是竹子,可這些年依然不敢下筆寫一篇幅,總是在某一個時刻不經(jīng)意地插入,或是添加一兩段題外語。思量再三,依然無法用一整篇訴說,與竹子那與生俱來的喜愛。
想那茶,因為從襁褓之中便結(jié)緣,再經(jīng)后來的一日三餐般自然。茶,是煙火人間的;是生活所需的;是平淡日子里的一注陽光;是煩悶時節(jié)的些許生氣;是孤單無聊時的伙伴;是漫漫長夜的寄托……所以,隨手拈來,平實煙火。
可是竹子不同啊,沒有養(yǎng)過,只是望之;沒有存在于平常生活里,只在悠閑一刻時?;蚴撬叺膸赘蛶状貛罪h逸;或是山上的傲立傲長傲挺拔??粗鴷r,除了滿心歡喜,滿眼贊許,實在有些大口也不敢呼吸。
大概心中思之,看之,想著,念著時,越來越清凈。一枝三片葉,都無限風骨翠碧。更別說風篩疏竹時的天籟;雨打竹葉的凈心;斑駁竹影的飄逸;黑夜剪影的寂靜……無論何時,何地,無一不令人贊嘆。這,竹。單單一個字,念著便覺得嘆息般的心滿意足;看著,便是修長俊秀的模樣可人;想著,更是色綠欲滴惹人心醉了。
所以,如何去寫,如何描,如何去形容?都是不夠,都是玷污,都是不自量力了!
可是,如何不去想,不去思,不去念呢?不管寫過幾段,幾句,甚至念過幾十年,也,都是不夠的。
花前,竹下,泉旁,茶煙,一壺春。
無塵,無染,無忙,無閑,無心事。
聽著雨聲,靠著綠色,傍著裊裊升起的煙霧。
一甌茶,一爐火,一壺水;一個人,一世界,一天地。
在塵世?在云端?在夢境?在陌上?
夢亦非夢,幻亦如幻
心在云端,人在塵埃。
云端不算高,塵埃也非低。
有竹有茶煙,心亦無所系。
人間數(shù)十年,浮生半日閑。
偷閑不算閑,心閑方是境。
作者簡介:
似水若煙,新浪十大草根文學(xué)名博。心血來潮時曾于《格言》《中文閱讀》發(fā)表文章。與生俱來癡茶,半路入道攝影,始終不離文字。平凡普通女子,習慣蝸居,常被好奇問及每日宅于家中不無聊么?豈不知每日喝茶看書聽歌拍攝上網(wǎng)敲打文字,忙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