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論回光調息
欲明回光調息,須知觀音堂之妙用。觀音堂者何?觀屬眼,音屬耳,眼屬心,耳屬腎,心腎相接處,為觀音堂,主持一身神氣者也。
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起收來”是也。心定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臍下。眼常在此處,寂然不動,任鼻呼吸,調息綿綿,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則真息自調,“息不由于鼻外,思維止于身中”。正謂此耳。又曰“蟾光終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藥之根?!斌腹饧囱酃庖玻鞔茨毾吕さ匾?。如此回光于臍下,以調真息,是神入氣穴?;毓馊站茫I中一點真陽,上與心神相合,則心息相依(內息者氣也),心息相依則水火既濟。
回光調息工夫,遇靜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時中皆可為。即行功時,意失便收來,所謂“放去收來總是伊”。
是工用久,心內自悟,五賊先去,五賊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視而內照,則魂在肝而不從眼漏;耳不聞聲而返聽,則精在腎而不從耳漏;鼻不嗅味而調息,則魄在肺而不從鼻漏;口不開言而塞兌,則念在脾而不從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則神在心而不從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攢簇在坤位,則獨修無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