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委老師強烈推薦此文
《談“優(yōu)秀的人”》
文:鄭委&生青杰(陜一期學員)
朗讀:曾黎靜
博文類別:愛與幸福知識類
發(fā)布時間:2018-05-11
聆聽了鄭委老師兩天兩夜的激情演講,收獲頗多,感觸頗多。我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但我也是一個睡著的人,是一個優(yōu)秀孩子的問題父親,鄭老師的棒喝讓我驚醒。通過學習與思考,我就鄭委老師關(guān)于“優(yōu)秀的人”談?wù)勎覍W習的心得體會。
鄭委老師:我在全國教師國培計劃上給教師們講課,我給特別多的學校的教師講課,我都會毫不客氣的指出中國絕大部分教師的一個核心問題,這個問題會讓教師很難接受,但他們最終都能接受:“教師群體懂教學不懂教育”,教學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讓學生又快又好的獲取知識,在中國更加功利,教學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讓學生又快又好的去參加考試拿高分!教育是以“人”為中心,讓“人”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很多教師都能流利的回答“如何把數(shù)學或者語文教好?”這一問題,又有多少教師能夠流利的回答出來“如何把一個人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的人?”這一教育的永恒問題呢?
我和普通家長一樣都認為成功的教育就是能夠培養(yǎng)孩子考一個好分數(shù)、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有一份好收入。這種想法從哈佛女孩劉亦婷開始就受到追捧,然后誰家的孩子考上名校了或者上博士了,就會被人認為教育成功了,成為大家效仿的對象。圖書、報刊、廣播、電視及網(wǎng)絡(luò)都在宣揚這種典型。
鄭委老師:關(guān)鍵是努力學習的就能考一個好大學嗎?不盡然!考一個好大學就一定能找一個好工作嗎?不盡然!有了好工作就一定有好收入嗎?不盡然!有了好收入就一定有好生活嗎?不盡然!物質(zhì)條件特別好就能收獲幸福嗎?更不盡然!那,你的孩子最終會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優(yōu)秀的人”嗎?這個更不盡然!
這種觀點是轉(zhuǎn)型期中國社會金錢至上的急功近利價值觀和因普遍缺乏安全感而帶來的焦慮心態(tài)的體現(xiàn)。
好分數(shù)、好大學、好工作及好收入,皆屬名利,如果我們以此為目標,這說明我們在用名利精心地喂養(yǎng)孩子,名利即煩惱,我們最終會收獲一個血液里流淌著名利的煩惱的孩子。
鄭委老師: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如果孩子恰好比較聽話又擅長考試的話(雖然這種孩子占的比例不一定超過20%),他可能會什么都有,就是沒有快樂和幸福。但有一天,他可能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存在也違背了我們教給他的名利法則,老了,真的沒用了,我們可能會收獲一個凄慘與哀怨的晚年。
鄭委老師:“我們的存在也違背了我們教給他的名利法則!”值得深思!在中國,學習好的孩子自私的多!自私的人最終會孝順嗎?不會,因為自私即缺德。好一點的會拿些錢買些洗腳盤和保健品之類的物質(zhì)來打發(fā)父母的老年而已。
如果孩子不太聽話又天生不擅考試的話(這種孩子占的比例可能不低于80%),我們和孩子就會提前收獲一個碩大無比的煩惱果。這就是當前中國孩子教育存在的問題。按古人的話,我們整個教育在全心全意培養(yǎng)“小人”。整個社會目光向外,都在競爭誰是更更更小的“小人”,為什么呢?小小人成為社會的主流,要適應(yīng)這個社會,就必須更小,最后歸于毀滅。我們改變不了這個社會,改變不了自己的孩子和愛人,只能改變自己。要想更好活下去,不被毀滅,改變是遲早的事,改變的越早,收獲越大。痛苦的人要改,覺悟人要改。
鄭委老師:“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此處所說的“小人”就是那些“全力以赴學文”也就是“全力以赴增加自己的技能而不關(guān)注自己做人優(yōu)秀”的人。
那么,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古人說了幾千年了,鄭委老師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叫德才兼?zhèn)涞摹皟?yōu)秀的人”。人屹立在神與動物之間。培養(yǎng)孩子追求名利的成功,是在滿足孩子的動物屬性,是把人降格為動物,所以有人講北大清華在培養(yǎng)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即高級動物,他們是這場動物比賽的勝者。我們要培養(yǎng)人,不是飼養(yǎng)動物。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是一個人,哪怕他去打掃大街,他也是比那些開著寶馬的動物有尊嚴、更幸福,因為不是一個物種,我們的孩子會感恩我們一輩子,幸福會時刻纏繞我們。
鄭委老師:全社會集體都在追求“富貴”二字,認為“錢多”就是富,“位高”就是貴,這就是追求名利,滿足自己的欲望,會讓一個人離幸福越來越遠。而真正的富貴是什么?“知足者富,人敬者貴”,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收獲快樂和幸福。知足要有一顆平等心,人敬要有一顆利他心。而當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把真正的富貴作為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呢?在深入說,一個真正能做到“知足者富,人敬者貴”的人還能少了“名利”嗎?這些名利會追者來,而“真富貴”的人要么淡薄,要么獲取了再奉獻給社會。
任何一個人都比動物高級,我們讓孩子體會到做人的喜悅。如果培養(yǎng)孩子的德與才,我們就在滿足孩子的神的屬性,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神。一個成神的人會不幸福、不成功、還缺名利、還不安全?縱觀中西、古往今來,成功的教育都在培養(yǎng)德與才,這是人間的至寶。有了德與才的神性護航,孩子會有一個平安、幸福、精彩、美麗、快樂的人生。德,可翻譯為愛、慈悲、仁義、責任、品行、良知、正直、為人民服務(wù)等等;才,可翻譯為智慧、真理、科學、道、天理、知行合一、實事求是等等。
鄭委老師:太對了!“才”不是彈彈琴,跳跳舞,學學航模就是才,才的核心是智慧,什么是智慧?能按照規(guī)律辦事情的能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標準和目標為人處世。
時時用智慧和愛成長自己,通過溫馨陪伴,在你孩子心中種下“德”與“才”種子,慢慢等待,靜待花開,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她才是你一生最偉大的作品。
只要孩子的愛與智慧在成長,分數(shù)又何必在意?只要孩子的愛與智慧在成長,不到學校又何必焦慮?因為決定一個人優(yōu)秀的內(nèi)因是智慧與愛,不是分數(shù)與學校。愛需要家人喚醒,智慧需要高人引爆。
鄭委老師:一個孩子內(nèi)心中是否有愛是父母給予的,如果父母給予不了孩子真愛,那這個孩子可能此生都沒有愛的能力,只能靠自己對自己的修行,盡量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一生的影響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獲得愛與智慧的路徑都不同,孩子沒有受名利的污染,遠比大人干凈和清醒,在他探索自己道路時,家長默默站在孩子身后溫暖相伴,用心賞的目光看著他,堅信孩子會找到自己的路,堅信孩子會越來越優(yōu)秀。家長所要做的只是一件事慢慢滋長智慧,優(yōu)雅地心賞世界,溫馨陪伴孩子,靜待天使綻放。
我們是培養(yǎng)君子還是小人?天使還是魔鬼?人還是動物?這道選擇題放到了我們每個家長面前,我們只有一個選擇。
鄭委老師:類似的問題我問過無數(shù)的家長:“你想要一個(A)考上名牌大學,但心理并不健康,道德和責任感并不強的孩子,還是想要一個(B)沒有考上名牌大學,但心理陽光,道德和責任感都很強的孩子?”至今為止,沒有家長選擇(A)都會選擇(B)讓人悲哀的是,大部分家長嘴上選擇(B) 然后努力做著(A)的事。知道的是知識,做到的是智慧,知識到智慧是有十萬八千里要走的,擁有知識很容易,擁有智慧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想告訴大家一句話,請切記:“如果你培養(yǎng)的孩子心理陽光,道德和責任感很強的話,他不可能考不上一個好大學,但是在現(xiàn)有教育體制下,只是考上一個好大學很有可能會失去心理的陽光和快樂,失去道德和責任的底線,因為內(nèi)心的陽光和快樂,道德和責任的底線不是學校能教授的,是要靠父母的愛成就的?!?感恩鄭委老師的先知先覺,感恩鄭委老師的大愛。我們愿意跟隨您把“愛與幸?!崩碚搨鞑サ角Ъ胰f戶、傳播到我們每寸可愛而苦難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