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國人認為法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語言”一樣,熱愛擊劍的人也認為這項運動是世界上“最優(yōu)雅”的運動。提起擊劍,人們很自然便會聯(lián)想到游俠“佐羅”,他精湛的劍術(shù),敏捷矯健的身軀和為民除暴的俠義行為,使人難以忘懷。實際上,歐美不少小說、戲劇、電影都有擊劍情景的描述,如電影《王子復(fù)仇記》、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一仆二主》、小說《基督山恩仇記》中都有精彩的擊劍場面。我了解到,每年廣州、深圳等地每年都舉辦各種擊劍賽事,參加這些比賽的劍客超過5000人次。而且,現(xiàn)在不少中小學也對擊劍運動情有獨鐘,如廣州的文德路小學、第47中學小學部、星河灣執(zhí)信中學小學部等都開辦了擊劍課程或課外擊劍班。廣州、深圳等地都成立了不少擊劍俱樂部,少年宮也設(shè)有少兒擊劍班。
一柄銀劍,器宇軒昂;只身對敵,劍指鋒芒。擊劍這項源于西方貴族、被認為具有“國際風范”的運動,也吸引了數(shù)量可觀的城市白領(lǐng)。“擊劍”這項“貴族運動”帶到了廣大市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