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清明雨》作者:采薇人
清明的雨是帶著傷感的,下著下著就變成了淚,流淌成溪。樹上掛著,草間含著,連玻璃窗上都開成了一片片淚水的花。
我看到大地是如何吞咽這淚水的。她把愁緒編織成青蔥,把祭奠托舉成路旁雛菊的花束,然后便是喚回了那來自于天地之間的隆隆聲響,吟誦成黃庭堅那句“野田荒冢只生愁”,“滿眼蓬蒿共一丘”的詩句。
這時節(jié)即便是宅在家里,也還有孟浩然的“坐堂空相憶”,白居易的“遙聽弦管暗看花”在腦海里低吟淺唱,都是寫盡了思人念祖的滿滿愁緒。
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總是凝聚著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承與民族精神,抒發(fā)著人們的道德情懷。而踏青與掃墓的結合,又使這個節(jié)日有了天人合一的生動體現(xiàn)。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即使是在下雨的日子,也能去看那“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的美景,去體會“雨足郊原草木柔”的切膚感受。那或是對冰雪壓抑之后的一種紓解,一種心情的卓然釋放。
放風箏也是清明的一項活動,即便在雨中。看那風箏像雨燕一樣在空中翻飛,索性剪斷開手中的線,任那風箏飛成自由、飛成高遠,帶著人們消除病災和祝福的種種祈愿。
然后呢,然后在原野上挖一個方方正正的坑,就著細雨插上一株柳,期待它與歲月一起長大。寄予它能帶給人們長壽的盼望,或者能像介子推曾經(jīng)靠過的那棵老柳樹一樣,賜福驅疫辟邪,能讓故去的人死而復生,能讓所有失去的失而復得。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清明的雨又可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有春雨的飛灑,有春陽的照臨,春之祭,必將帶來一個久違的盎然生機。
“歌一曲,酒千觴。送春光。莫教好景,等閑負卻,回首情傷?!蹦钾摿饲迕鳎幢闶羌氂昝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