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已經(jīng)化為異物的故人,追懷起來,總要先想到他或她的好處;隨后再慢慢的想想,則覺得當時所感到的一切壞處,也會變作很可尋味的一些紀念,在回憶里開花。關(guān)于一個曾經(jīng)住過的舊地,覺得此生再也不會第二次去長住了,身處入了遠離的一角,向這方向的云天遙望一下,回想起來的,自然也同樣地只是它的好處。
????? 中國的大都會,我前半生住過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數(shù);可是當一個人靜下來回想起從前,上海的鬧熱,南京的遼闊,廣州的烏煙瘴氣,漢口武昌的雜亂無章,甚至于青島的清幽,福州的秀麗,以及杭州的沉著,總歸都還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時候,當然還是北京——的典麗堂皇,幽閑清妙。
……
?????? 我在北平,曾經(jīng)過過三個夏天;像什剎海,菱角溝,二閘等暑天游耍的地方,當然是都到過的;但是在三伏的當中,不問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張?zhí)匍?,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陰處去躺著,吃吃冰茶雪藕,聽聽盲人的鼓詞與樹上的蟬鳴,也可以一點兒也感不到炎熱與薰蒸。而夏天最熱的時候,在北平頂多總不過九十四五度,這一種大熱的天氣,全夏頂多頂多又不過十日的樣子。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連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時期,和一段比較得溫暖的時期相對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間,自夏到秋,也只覺得是過了一次午睡,就有點兒涼冷起來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別的覺得長,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覺得比別處來得濃厚。前兩年,因去北戴河回來,我曾在北平過過一個秋,在那時候,已經(jīng)寫過一篇《故都的秋》,對這北平的秋季頌贊過了一道了,所以在這里不想再來重復(fù);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實在也正象是一冊百讀不厭的奇書,使你愈翻愈會感到興趣。
秋高氣爽,風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騎著一匹驢子,上西山八大處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紅柿,遠處的煙樹人家,郊野里的蘆葦黍稷shuJi,以及在驢背上馱著生果進城來賣的農(nóng)戶佃家,包管你看一個月也不會看厭。春秋兩季,本來是到處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來似乎更高一點,北方的空氣,吸起來似乎更干燥健全一點。而那一種草木搖落,金風肅殺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覺得要嚴肅,凄涼,沉靜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腳下,農(nóng)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陰歷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個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為氣”以及“胡笳互動,牧馬悲鳴”的那一種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覺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會得感至極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駕。所以我說,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過是英國話里所說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