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文/木心
愛情,亦三種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于審美,中年歸向求知。老之將至,義無反顧。
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卻看到了人心的淺薄。
很多人的失落,是違背了自己少年時的立志。自認(rèn)為成熟、自認(rèn)為練達、自認(rèn)為精明,從前多幼稚,總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們就此變成自己年少時最憎惡的那種人。
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看清世界荒謬,是一個智者的基本水準(zhǔn)??辞辶?,不是感到惡心,而是會心一笑。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
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無知的本質(zhì),就是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