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記二
鴻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絲猴來游。以后又多少年,才來到了人。第一個來者黃帝,一來到,黃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藥。傳說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頂之傍,煉丹峰上,飛升了?!? 又幾千年,無人攀登這不可攀登的黃山。直到盛唐,開元天寶年間,才有個詩人來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這位詩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險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興橫飛,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蓮花峰,黃山最高峰的絕頂。有詩為證: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絕頂,俯視天目松。李白在想像中看見,浮丘公引來了王子喬,“吹笙舞風松”。他還想“乘橋躡彩虹”,又想“遺形入無窮”,可見他游興之濃。
又數(shù)百年,宋代有一位吳龍翰,“上丹崖萬仞之巔,夜宿蓮花峰頂。霜月洗空,一碧萬里?!笨磥砟菚r候只能這樣,白天登山,當天回不去。得在山頂露宿,也是一種享樂?! ? 可是這以后,元明清數(shù)百年內(nèi),極大多數(shù)旅行家都沒有能登上蓮花峰頂。汪以“從者七人,二僧與俱”,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登山隊,“一仆前持斧斤,剪伐叢莽,一仆鳴金繼之,二三人肩糗執(zhí)劍戟以隨?!彼麄冎坏搅税肷剿?,狼狽不堪,臨峰翹望,敗興而歸。只有少數(shù)人到達了光明頂。登蓮花峰頂?shù)母倭?。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810公尺,卻最險峻,從來沒有人上去過。那時有一批詩人,結(jié)盟于天都峰下,稱天都社。詩倒是寫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沒有一個。
登天都,有記載的,僅后來的普門法師、云水僧、李匡臺、方夜和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