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默安
一部講述魔術(shù)的電影《出神入化》中,有句臺詞說道:“靠近一點兒,你靠得越近,越看不清楚真相?!?
當(dāng)你越專注在某個細(xì)節(jié)上,你就越看不清楚全貌,只能被魔術(shù)師的手法牽著鼻子走。然而,不只是魔術(shù),你的心事也是如此。
只不過,你的心事本身就是一個手法高明的魔術(shù)師,它布下滿是悲傷、憤怒、絕望氣息的天羅地網(wǎng),你深陷其中,浸泡在種種晦暗的情緒里,痛苦難耐。
每一次號啕大哭的沖動,每一次感覺心中有只困獸來回沖撞,在熱鬧喧囂的聚會里突然感到一陣落寞,面對未知明天不知怎么就沒了繼續(xù)下去的勇氣……這些沒來由的情緒,都是心事的障眼法,宛如飄滿彩帶的煙幕彈,讓你看不見痛苦的緣由。
而你越是想探見事件的核心,免不了就會越靠近它,但是這樣做只會令自己置身在迷霧中,眼前所見只是一片無盡的黑暗,卻不明白造成黑暗的原因是什么。
當(dāng)你處于某種情緒里久了,你就越無法覺察自己深陷在某種情緒之中,即使悲傷、絕望、憤怒、恐懼,那竟然會形成你的生活風(fēng)格,而你卻渾然不知,只是隱隱約約地感受到,自己并不快樂。
因為你總是將自己的鼻尖貼在心事上,所以感覺全世界都被你過不去的心情所籠罩,但是如果能夠以遠(yuǎn)觀的姿態(tài)來看心事,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那其實是一則啟示。
我有一名女性朋友A,曾經(jīng)因為失戀暴瘦十公斤。她那陣子情緒非常不穩(wěn),常常吃飯吃到一半突然痛哭,或者早起刷牙時對著鏡子流淚,有時甚至?xí)胱詺ⅰ?
在某次的聚會里,A又突然失控哭了起來,好不容易平靜下來之后,在場的一位長輩說:“你要不要試著用好像‘靈魂出竅’的方式,看看這么悲傷的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乍聽之下很抽象,但實際上,就是用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的心事。
在情緒來襲的時候,當(dāng)然可以感覺悲傷、無助,也可以流淚哭泣,可是在那個當(dāng)下,不再讓自己只是一味地浸淫在強(qiáng)烈的情緒里,而是讓一部分自己抽離,好好看清楚自己有多么憂傷,看清楚自己為了什么事情如此憂傷。
簡單來說,你要成為一個“第三者”,學(xué)著“旁觀”自己的痛苦。
所謂的“第三者”,就像你出竅的靈魂,與那個正痛到淚流滿面的你拉開一段距離,站在遠(yuǎn)一點兒的地方看著你,以及那件你始終無法釋懷的事情。
或許你也曾為了被心愛的人拋棄而沮喪淚流,但是當(dāng)你試著讓另一個自己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你與整件事情時,你會看見自己的無助,以及被拋下的痛楚,而后你會明了,之所以會這么傷心,并不是因為舍不下那個人,最重要的原因是難以承受被獨自留在原地的孤寂。
緊接著你才能去想,那個人并不值得你留戀,過去好幾次你也想提分手,但終究因為害怕寂寞而選擇不說。當(dāng)對方主動背棄這段感情時,你除了傷心,其實也隱隱約約有松了一口氣的感覺。
只不過那如釋重負(fù)的感覺,早已被悲傷的情緒淹沒,你只著眼于被拋棄的傷感,卻忘記去看,事實上跟他分手,是一個新的開始。
當(dāng)你撥開那一層層迷霧,便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事件的發(fā)生,對你來說都是一個生命的啟示。
然而,想要識破心事的障眼法,就必須從另一個角度旁觀它。
也許心事真的是這世界上最高明的魔術(shù)師,它很可能瞞你騙你一輩子,讓你終其一生都活在不明所以的困頓中。
那個旁觀的眼神,并不是冷眼看著一切,而是帶著理解與寬容的溫柔。
不是為了責(zé)怪自己,也不是為了強(qiáng)迫自己立刻丟掉所有情緒,而是為了更了解你心中傷痛的癥結(jié)究竟是什么。
即使如此,世界上唯一能解除它的人也只有你,一旦你解除之后,隱藏在其中的寓意也將是你不可多得的生命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