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顿|中文乱码在线播放亚洲

<object id="6gxjn"><tt id="6gxjn"></tt></object>
<span id="6gxjn"></span>
  • <address id="6gxjn"><ul id="6gxjn"><strike id="6gxjn"></strike></ul></address>
  • <label id="6gxjn"></label>

    <style id="6gxjn"></style>

    <address id="6gxjn"></address>
    <pre id="6gxjn"></pre>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第14-30章 解說、評析、誦讀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第14-30章 解說、評析、誦讀

    2021-11-21    16'25''

    主播: 雁來花開

    136 3

    介紹:
    【原文】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譯文】 孔子說:“臧武仲憑借防邑請求魯君在魯國替臧氏立后代,雖然有人說他不是要挾君主,我不相信?!?【評析】 臧武仲因得罪孟孫氏逃離魯國,后來回到防邑,向魯君要求,以立臧氏之后為卿大夫作為條件,自己離開防邑。孔子認為他以自己的封地為據(jù)點,想要挾君主,犯上作亂,犯下了不忠的大罪。所以他說了上面這段話。此事在《春秋》書中有記載。 【原文】 14·15子曰:“晉文公①譎②而不正,齊桓公③正而不譎?!?【注釋】 ①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 ②譎(jué):欺詐,玩弄手段。 ③齊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譯文】 孔子說:“晉文公詭詐而不正派,齊桓公正派而不詭詐。” 【評析】 為什么孔子對春秋時代兩位著名政治家的評價截然相反呢?他主張“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對時人的違禮行為一概加以指責。晉文公稱霸后召見周天子,這對孔子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說晉文公詭詐。齊桓公打著“尊王”的旗號稱霸,孔子認為他的做法符合于禮的規(guī)定。所以,他對晉文公、齊桓公作出上述評價。 【原文】 14·16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痹唬骸拔慈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③,不以兵車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注釋】 ①公子糾:齊桓公的哥哥。齊桓公與他爭位,殺掉了他。 ②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糾的家臣。公子糾被殺后,召忽自殺,管仲歸服于齊桓公,并當上了齊國的宰相。 ③九合諸侯:指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盟會。 ④不以兵車:不用武力。 ⑤如其仁:這就是他的仁德。 【譯文】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自殺。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會,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評析】 孔子提出“事君以忠”。公子糾被殺了,召忽自殺以殉其主,而管仲卻沒有死,不僅如此,他還歸服了其主的政敵,擔任了宰相,這樣的行為應當屬于對其主的不忠。但孔子在這里卻認為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稱贊。 【原文】 14·17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①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②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③也,自經(jīng)④于溝瀆⑤,而莫之知也。” 【注釋】 ①微:無,沒有。 ②被發(fā)左衽:被,同“披”。衽,衣襟?!氨话l(fā)左衽”是當時的夷狄之俗。 ③諒:遵守信用。這里指小節(jié)小信。 ④自經(jīng):上吊自殺。 ⑤瀆:小溝渠。 【譯文】 子貢問:“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為公子糾殉死,反而做了齊桓公的宰相?!笨鬃诱f:“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還享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恐怕我們也要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開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樣恪守小節(jié),自殺在小山溝里,而誰也不知道呀?!?【評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是評價管仲??鬃右苍趧e的章節(jié)中說到管仲的不是之處,但總的來說,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對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齊魯之地被“夷化”的可能??鬃诱J為,像管仲這樣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婦那樣,斤斤計較他的節(jié)操與信用。 【原文】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①與文子同升諸公②。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注釋】 ①僎(zhuàn):人名。公叔文子的家臣。 ②升諸公:公,公室。這是說僎由家臣升為大夫,與公叔文子同位。 【譯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衛(wèi)國的大夫??鬃又懒诉@件事以后說:“(他死后)可以給他‘文’的謚號了?!? 【原文】 14·19子言衛(wèi)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①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注釋】 ①仲叔圉(yǔ):即孔文子。他與后面提到的祝鮀、王孫賈都是衛(wèi)國的大夫。 【譯文】 孔子講到衛(wèi)靈公的無道,季康子說:“既然如此,為什么他沒有敗亡呢?”孔子說:“因為他有仲叔圉接待賓客,祝鮀管理宗廟祭祀,王孫賈統(tǒng)率軍隊,像這樣,怎么會敗亡呢?” 【原文】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則為之也難?!?【注釋】 ①怍(zuò):慚愧。 【譯文】 孔子說:“說話如果大言不慚,那么實現(xiàn)這些話就是很困難的了?!? 【原文】 14·21陳成子①弒簡公②??鬃鱼逶《?,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惫唬骸案娣蛉英?。” 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④,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⑤三子告,不可??鬃釉唬骸耙晕釓拇蠓蛑?,不敢不告也?!?【注釋】 ①陳成子:即陳恒,又叫田成子,是齊國大夫。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進的方法受到百姓擁護。公元前481年,他殺死齊簡公,奪取了政權(quán)。 ②簡公:齊簡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 ③三子:指季孫、孟孫、叔孫三家。 ④從大夫之后:孔子曾任過大夫職,但此時已經(jīng)去官家居,所以說從大夫之后。 ⑤之:動詞,往。 【譯文】 陳成子殺了齊簡公??鬃?*沐浴以后,隨即上朝去見魯哀公,報告說:“陳恒把他的君主殺了,請你出兵討伐他?!卑Чf:“你去報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說:“因為我曾經(jīng)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君主卻說‘你去告訴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報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討伐,孔子又說:“因為我曾經(jīng)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呀!” 【評析】 陳成子殺死齊簡公,這在孔子看來真是“不可忍”的事情。盡管他已經(jīng)退官家居了,但他還是鄭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訴了魯哀公,當然這違背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戒律。他的請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無能為力。 【原文】 14·22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譯文】 子路問怎樣侍奉君主。孔子說:“不能欺騙他,但可以犯顏直諫?!? 【原文】 14·23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譯文】 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評析】 對于“上達”、“下達”的解釋,在學術(shù)界有所不同。另兩種觀點,一是上達于道,下達于器,即農(nóng)工商各業(yè);二是上達即長進向上,日進乎高明;下達即沉淪向下,日究乎污下??晒┳x者分析判別。 【原文】 14·24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譯文】 孔子說:“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xiàn)在的人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 【原文】 14·25蘧(qú)伯玉①使人于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笔拐叱?,子曰:“使乎!使乎!” 【注釋】 ①蘧(qú)伯玉:人名,衛(wèi)國的大夫,名瑗,孔子到衛(wèi)國時曾住在他的家里。 【譯文】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訪孔子??鬃幼屖拐咦?,然后問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說:“先生想要減少自己的錯誤,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說:“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 【原文】 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唬骸熬铀疾怀銎湮弧!?【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情?!痹诱f:“君子考慮問題,從來不超出自己的職位范圍?!?【評析】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是被人們廣為傳說的一句名言。這是孔子對于學生們今后為官從政的忠告。他要求為官者各負其責,各司其職,腳踏實地,做好本職份內(nèi)的事情?!熬铀疾怀鑫弧币餐瑯邮沁@個意思。這是孔子的一貫思想,與“正名分”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14·2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譯文】 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評析】 這句話極為精練,含義深刻??鬃酉M藗兩僬f多做,而不要只說不做或多說少做。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夸夸其談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盡了大話、套話、虛話,到頭來,一件實事未做,給集體和他人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對照孔子所說的這句話,有此類習慣的人,似乎應當有所警戒了。 【原文】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譯文】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弊迂曊f:“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 ?【評析】 作為君子,孔子認為其必需的品格有許多,這里他強調(diào)了其中的三個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當中,孔子也講到以上這三個方面。 【原文】 14·29子貢方(同“謗”)人①。子曰:“賜也賢乎哉②?夫我則不暇?!?【注釋】 ①方人:方同“謗”,評論、誹謗別人。 ②賜也賢乎哉:疑問語氣,批評子貢不賢。 【譯文】 子貢評論別人的短處??鬃诱f:“賜啊,你真的就那么賢良嗎?我可沒有閑工夫去評論別人?!? 【原文】 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div>